-
答合同纠纷中的鉴定人并不是必须出庭作证的,主要作用是出具鉴定意见来作为证据使用,不要求必须出庭。但如果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则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第七十九条
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
答外贸企业托的收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托收是指由委托人开立汇票或者货运单据,委托托收行通过其在付款人所在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向债务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零九条
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第八百一十一条
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限或者合理期限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
第八百一十二条
承运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或者通常的运输路线将旅客、货物运输到约定地点。
-
答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借条格式不标准;2、借贷利息约定过高;3、没有约定还款期限;4、没写借条;5、债务人的签名系由他人代签;6、超过诉讼时效;7、假离婚恶意转移财产躲避债务等其他法律问题。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
答政府规章这一规范性文件不能够设立行政强制措施。法律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法规可以设定一定种类的行政强制措施;而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例如政府规章,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条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
答报案人立案后传唤的具体时间尚无法律对此作出限制,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属于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予以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
答律师回复中...
-
答律师回复中...
-
答律师回复中...
-
答合同终止协议书应该按下列方式来写:1、写明终止协议书双方的基本身份信息;2、原合同的基本情况;3、写明终止的事实及理由;4、写明终止的责任承担;5、写明违约责任以及解决争议的办法;6、注明双方的签字或盖章、合同订立时间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
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劳动合同、工资表、工作考勤表等。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职工本人身份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一)故意犯罪;(二)醉酒或者吸毒;(三)自残或者自杀;(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