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导读:
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情况一是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二是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三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那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情况一是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二是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三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关于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
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
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在上述案例二中何某的行为很明显是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应该认定其有逃逸情节而在案例一中的古某虽然有离开现场的情节但其主观目的不是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到交警部门投案自首所以不能认定为其逃逸在案例三中对于李某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虽然其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但其不是从交通事故现场离开的。
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情况
一是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二是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但是如果是执行完任务后又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就应该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法定任务已经履行完毕其肇事后离开没有法律依据。
三是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
四是当事人在正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没有离开现场。
五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共犯也可以认定有逃逸情节。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肇事人当场被抓获没有逃逸成功而指使人从现场离开对于指使人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共犯也就不存在逃逸的认定问题相反肇事人从现场离开而指使人没有来得及离开现场并被抓住还能认定指使人有逃逸情节吗很显然不能因为指使人没有离开肇事现场如果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且该后果是因没有及时救助造成的指使人仅仅构成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对于肇事者来说则应该认定有逃逸情节的交通肇事罪。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的主要问题是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一个量刑情节不是单独的犯罪行为所以犯罪有未遂与既遂的差别而逃逸就不存在未遂的问题只有犯罪行为才存在未遂的刑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