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
导读:
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据安徽省统计局201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统计数据现将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计算标准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2013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7806元与2012年的44601元相比增加了3205元同比名义增长7.2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4.7。那么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据安徽省统计局201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统计数据现将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计算标准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2013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7806元与2012年的44601元相比增加了3205元同比名义增长7.2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4.7。关于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据安徽省统计局201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统计数据现将2014年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有关费用计算标准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
二、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6285元。
三、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098元。
四、2013年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额5725元。
2013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7806元与2012年的44601元相比增加了3205元同比名义增长7.2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3年安徽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4.7。
分地区看2013年平均工资排在前四位的是淮南、合肥、马鞍山、淮北分别为58597元、54210元、53582元和52383元年平均工资排在后四位是宿州、亳州、六安、安庆分别为36596元、37979元、38624元和39328元。同比名义增长率排在前四位的是蚌埠、阜阳、滁州、宣城分别增长13.6、11.5、11.5和11.5同比名义增长率排在后四位的是淮北、宿州、亳州、池州分别增长6.3、0.1、2.4和2.9。
表1201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地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7236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1倍采矿业7089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8倍金融业6592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8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24302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1住宿和餐饮业2856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245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8。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是2.981比2012年的3.091差距有所缩小。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平均工资最高为50285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5倍其次为国有单位为4868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2倍第三位是股份合作单位为481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01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为其他内资单位为36612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7。
附注
1.指标解释
(1)单位就业人员指在各类法人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就业人员。
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为准确反映行业用工情况从2011年起将在岗职工中的劳务派遣人员进行了单独统计。
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在岗职工以外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以及在本单位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个人所得税、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
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基本工资也可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支付给本单位就业人员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年功工资)。基本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础工资。
绩效工资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就业人员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钱和各种资本性收益。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就业人员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上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上述各种项目均包括货币性质的也包括实物性质的和各种形式的充值卡、购物卡(券)等。
其他工资指上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括的发给就业人员的工资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
(3)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计算公式为
3.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调查制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统计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4.行业分类标准
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