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如何规定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的

导读:
而且只有在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行为造成时机动车一方才能免责。因此作为原告的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应对损害结果负全部举证责任。那么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如何规定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的。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而且只有在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行为造成时机动车一方才能免责。因此作为原告的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应对损害结果负全部举证责任。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如何规定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的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称交法)实施一周年来在第五章“交通事故处理”第76条的司法实践中对该条(一)款发生在机动车之间它与其他普通侵权赔偿相比无太多的特殊性而(二)款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尤其是“机动车负全责”以及保险公司将成为“报销公司”等问题更是争论的焦点。有争论就有探讨本文现就76条的立法归责原则、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与举证责任及保险公司的赔付责任与诉讼地位的理解和适用进行探讨。
一、交法确立的归责原则
从交法第76条的规定来看保险公司以及机动车一方是否承担责任与自身有无过错没有关系其不能以自己没有过错为由拒绝承担责任。即其承担责任不以有过错为前提。而且只有在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行为造成时机动车一方才能免责。可见交法确立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交法确立的原则延续了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的精神改变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所规定“以责论处”的交通事故处理原则更是对所谓“撞了白撞”的地方性道路交通规则的否定。它体现了对生命和公平原则的尊重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法治理念。
二、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与举证责任
有人认为交法的规定会导致“行人违章、机动车负全责”。其实不然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机动车而言是不以有过错为其承担责任的前提。但对于行人来说仍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过错的就要承担与过错相适应的责任。法条本身既规定了保险公司在一定范围内的先行赔偿责任也规定了机动车一方的减责、免责条件。可见“机动车负全责”的观点是片面的。应该说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与其自身过错无关但与行人的过错成反比只有在行人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才由机动车在保险公司赔付额度外负全责。
交法第76条也决定了相关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一般来说原告只须对所谓权利产生事实加以证明而被告则只须对所谓权利妨碍事实和权利消灭事实加以证明。道路交通损害赔偿实行客观归责损害结果是唯一的归责事实依据也是损害请求权产生的基础。因此作为原告的非机动车、行人一方应对损害结果负全部举证责任。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法规以及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处理措施的减责事实以及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对事故损失存在故意行为的免责事实均与事故损害结果无关既不能用来否定或认可损害结果也不能影响事故损害结果的大小但确是妨碍或消灭原告权利的事实因此被告机动车一方应承担举证责任。如果无法证明这些事实存在必然要承担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