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是否加重定罪
导读: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是要加重定罪的,肇事逃逸的车主要给自己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为此建议车主在发生事故后要能够第一时间下车处理它。那么肇事逃逸是否加重定罪。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逃逸是要加重定罪的,肇事逃逸的车主要给自己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为此建议车主在发生事故后要能够第一时间下车处理它。关于肇事逃逸是否加重定罪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肇事逃逸是不是加重定罪
交通事故逃逸者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责任,不向公安机关报案,也不采取措施抢救伤者和公私财产而逃离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以及发生事故后弃车逃逸的当事人,对于处罚的力度要根据行为人的情节严重而栽制。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肇事后逃逸的责任认定
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肇事后逃逸的,属法定的加重情节,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伤者没有死亡,机动车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将撞伤者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伤者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废的,则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按《刑法》规定,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肇事逃逸是要加重定罪的,肇事逃逸的车主要给自己承担更多的法律责任,为此建议车主在发生事故后要能够第一时间下车处理它。想要知道肇事逃逸后当事人会受到哪些处罚或是具体的处罚内容,在华律网上面有许多专业的律师可以给你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