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老赖的信用教育措施,债权人怎样对付老赖
导读:
当不按期履行法院判决时,被执行人将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次,被列入失信人名单的老赖,在清偿债务之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申请或依职权限制其出入境。那么法院对老赖的信用教育措施,债权人怎样对付老赖。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当不按期履行法院判决时,被执行人将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次,被列入失信人名单的老赖,在清偿债务之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申请或依职权限制其出入境。关于法院对老赖的信用教育措施,债权人怎样对付老赖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查询、冻结老赖财产
债权人拿到胜诉判决书,申请执行后,人民法院可以一键查询、冻结老赖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最高人民法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联合下发《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的通知,2016年2月底前网络查控功能上线,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银行卡、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采取查询、冻结、扣划等执行措施,可以通过专线或金融网络等方式与金融机构进行网络连接,向金融机构发送采取查控措施的数据和电子法律文书,接收金融机构查询、冻结、扣划、处置等的结果数据和电子回执。
二、查封、冻结老赖支付宝、微信账户
为躲避债务,防止法院查封冻结自己的银行账户,很多老赖选择将钱存到支付宝、微信等网络支付账户中,然后以银行卡中没有钱为由来欺骗法院。现在,支付宝、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也属于法院可执行的被执行人财产范围。如果案件需要协助,法院可以向腾讯发出协查公函,要求冻结某个微信钱包,腾讯可以立即做到。支付宝账户也是一样的原理,蚂蚁服接到法院通知后可以立即冻结涉案支付宝账户。
三、委托律师调查老赖财产
执行阶段,债权人还可以委托律师前往工商局查询老赖的公司股权,对于该股权可以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律师可以前往国家商标管理局、专利局查询查询老赖名下的知识产权,可以土地、房产、国有资产、林业等管理部门查询老赖名下的不动产,可以到当地车管所查询老赖名下的车辆登记信息。对一些不能核实或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调查的财产线索,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发放律师调查令,协助法院调查和执行,并将财产线索提供给法院。
四、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入境
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旨在通过信用教育手段,督促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及时履行义务。当不按期履行法院判决时,被执行人将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列入失信人名单的老赖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1.不得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等。
2.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3.不得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4.不得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5.不得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6.不得旅游、度假。
7.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8.不得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其次,被列入失信人名单的老赖,在清偿债务之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申请或依职权限制其出入境。
五、老赖的唯一住房可以强制拍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六条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为此,某些被执行人错误地认为,其只有一套住房,法院不可能拍卖其住房,拒不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对于被执行人所有的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并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因此,已经设立抵押权的房屋,即便是被执行人只有一处住房,法院仍然可以强制执行。
六、不得担任老板、董事、监事、高管
从2015年12月起,凡因有偿还能力但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到期债务,被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即老赖),将受到信用教育,不得在全国范围内担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涉嫌犯罪的,最高刑可以判7年
2015年11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其中第三十九、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修改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失信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迅速,激励守信和失信教育的制度不断完善,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对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活中,如果遇到债务人恶意不还钱的情况,可以求助于催天下,催天下平台利用大数据催收工具追讨欠款,提高债务人的失信成本,利用律师函催款,网站催告等方式迫使债务人尽快主动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