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债务人转移财产怎么办?如何避免债务人转移财产?

导读: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申请法院采取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措施,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等手段加以固定,防止其借机转移财产。二是跟踪债务人财产,积极行使撤销权。四是加大对债务人隐形财产的调查。严格来说,通过审查,都有可能确认该财产是债务人的财产,法院对该财产执行也是毫无异议的。那么遇到债务人转移财产怎么办?如何避免债务人转移财产?。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申请法院采取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措施,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等手段加以固定,防止其借机转移财产。二是跟踪债务人财产,积极行使撤销权。四是加大对债务人隐形财产的调查。严格来说,通过审查,都有可能确认该财产是债务人的财产,法院对该财产执行也是毫无异议的。关于遇到债务人转移财产怎么办?如何避免债务人转移财产?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我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根据这项规定,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为:须以债务人所为的有害于债权人的行为作为撤销权的对象;须以财产行为为撤销标的;须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四、对债务人以有偿方式处分其财产时,必须在债务人与受益人都具有恶意时,债权人方可行使其撤销权。
我国的《合同法》第75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婚姻法》第47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在自己取证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在法院规定的取证期限之前,提前7天向法院申请法院取证。比如对于股票来说,可以去查其操盘记录,如果股票已经不在其名下,可以要求其说出转移到了什么地方和原因。如果是慢慢合理转让并且其所得用于了家庭开支,则属正常。如果是离婚前不久才转走,则属于恶意转移,法院会给予追究。
如何避免债务人转移财产?
一是及时行使诉讼权利,适时申请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当债务人失去信誉赖账不还时,债权人就应该提高防范意识,随时准备起诉企图赖账的债务人。申请法院采取诉前保全或诉讼保全措施,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等手段加以固定,防止其借机转移财产。若一味地依顺债务人,那么就有可能给债务人转移财产留出了机会,再向法庭起诉时,债务人已没有财产可被执行,到头来后悔的只能是债权人。
二是跟踪债务人财产,积极行使撤销权。撤销权又称废罢诉权,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与他人实施处分其财产或权利的行为危害债权的实现时,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这主要是债权人发现债务人以协议离婚的方式,将所有财产留给对方,而债务人无力还账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离婚协议处理财产的行为无效,从而为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创造条件。
三是在诉讼过程中,债权人可以申请追加夫妻一方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中,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具有全部的或部分的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不具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人。而作为债务人的被执行人,在借款后是否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是否构成共同债务,可以通过开庭予以查明,如果能确认为夫妻共同债务,不论其是否离婚,也不论财产在谁的名下,法院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执行,可以有效地避免逃避债务的现象。
四是加大对债务人隐形财产的调查。这主要是指财产实际占有人与登记人不一致的情况,例如财产登记在夫妻一方的名下,实际上财产由另一方控制使用;或者夫妻离婚后,还未来得及办理过户的财产。严格来说,通过审查,都有可能确认该财产是债务人的财产,法院对该财产执行也是毫无异议的。
催天下是专业的催收欠款平台,大数据为驱动向债权人提供自助催收和委托催收服务,将欠款信息通过风险预警系统向合作的信用机构、金融机构等开放,届时银行、小额贷款、征信机构、消费金融、电商平台、商业企业及被催款人亲友、工作伙伴等均有可能查看到被催款信息,让被催款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种种不利影响,通过信用机制督促其主动还款。
疫情期间,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以实时监测疫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