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遗嘱的有效条件

导读:
房产遗嘱的有效条件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遗嘱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内容违反社会公德则也不能有效。那么房产遗嘱的有效条件。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房产遗嘱的有效条件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遗嘱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内容违反社会公德则也不能有效。关于房产遗嘱的有效条件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房产遗嘱的有效条件
1、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遗嘱为民事行为设立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依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有设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即遗嘱能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具有遗嘱能力。因此遗嘱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人是否具有遗嘱能力以遗嘱设立时为准。在设立遗嘱时遗嘱人有遗嘱能力的其后虽丧失遗嘱能力遗嘱也不因此失去效力。反之亦然。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本人后来有了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有行为能力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2、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遗嘱是否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则上应以遗嘱人最后于遗嘱中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准。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3、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这一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遗嘱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的不能有效。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按照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确定。
4、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遗嘱既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民事行为就只能就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作出处置。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民事行为无效。遗嘱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内容违反社会公德则也不能有效。
6、任何民事活动都应遵循公序良俗
将遗产赠与第三者其内容和目的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损害了社会公德破坏了公共秩序应属无效民事行为。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作为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充分体现了国家、民族、社会的基本利益要求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一般道德标准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法律化。
公序良俗原则一方面是指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时在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则的条件下可以以及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和善良的风俗习惯进行民事行为另一方面民事纠纷的仲裁者在法律规定不足或不违背强制性法律规范的条件下可以运用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与善良风俗习惯处理纠纷。
根据公序良俗原则民事法律制度对民事主体权利行使作出必须的法律限制性规定加上公认的道德规范就形成了系统性的公序良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