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没有欠条受法律保护吗(借钱没有欠条受法律保护吗知乎)
导读: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借钱没有借条也能立案,只要满足了法定的起诉条件即可,起诉的法定条件为,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借款没写借条是受法律保护的,出借人可以通过其他证明材料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关系。
借钱没有欠条怎么办?受法律保护吗?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少关系好的朋友都会借钱,因为信任,他们之间甚至不打欠条。但是,欠钱不还的人大有人在。如果债权人没有欠条,他该怎么办呢?借钱如果没有欠条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下,没有欠条还受法律的保护吗?
一、借钱不还没有借条怎么办?
1、对于欠债不还的,你可以选择起诉,前提是有证据,并且在诉讼时效以内。
2、证据包括借条、录音、付款凭证等都可以,而且借据要是原始的,不能经过任何的涂改或者复印等加工。
3、注明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从借条到期之日起两年内;没有还款日期的,随时可以要求还款,从第一次追讨之日起两年内就可以。
4、法院判决后,如果对方不还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债务人恶意拖欠的还可以拘留。债务人去世的,可以从其遗产中进行清偿。
二、借钱不还怎么起诉?
(一)诉讼费的缴纳
诉讼费先由原告在起诉时预交,待案件审结后根据案件情况再确定诉讼费的承担问题。如果是被告败诉,就由被告承担全部诉讼费;如果是双方各有胜负,诉讼费由双方分担或是由法院确定如何分担。
(二)一般情况,起诉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起诉状正本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交副本;
(2)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明(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等);
(3)本院具有管辖权的证据;
(4)其他证据。
(三)民间借贷纠纷需要提交的证据
(1)借款协议或借据;
(2)借贷关系有担保人的,有关担保的证据;
(3)借贷双方交付、收到钱款的凭证;
(4)债务人借款用途的证明;
(5)债务人应当支付利息的证明;
(6)无利息约定,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款经催告不还,债权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应有到期不还或经催告不还的证据;
(7)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应有证明债权凭证真实性及清偿债务的相关证据;
(8)付款付息凭证。
民间借贷当中最怕发生的就借钱不还的情况,此时有借条的话还好办。如果双方之间没有借条的话,那么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所以,大家在借钱给别人的时候,无论关系多么亲密,都要打欠条。这样,才能维护好自己的自身权益。
借款没写借条法律保护吗?
借款没写借条是受法律保护的,出借人可以通过其他证明材料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关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没有借款事实的借条有没有法律效力?
1、必须拿出证据证明没有借款事实。没有借款事实的借条没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
2、法院会对形式有瑕疵的“欠条”或者“收条”,结合其他证据认定是否存在借贷关系,同时对现金交付的借贷,可根据交付凭证、支付能力、交易习惯、借贷金额的大小、当事人间关系以及当事人陈述的交易细节经过等因素综合判断双方之间是否有合法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
借钱没有借条能立案吗?
借钱没有借条也能立案,只要满足了法定的起诉条件即可,起诉的法定条件为,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借钱给别人没有打欠条能报案吗?
不需要报警,应该向法院起诉。欠款不还是经济纠纷案,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报警了警察也不会管。要搜集和保留真实的证据,没有借条,可以搜集其他证据,比如还款协议、银行转账回单、当时借款在场的见证人等,经多次催讨无效的话,就要在法定的诉讼时效三年内向法院起诉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