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赡养老人还有继承权吗?

导读: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有人都应当自觉尽孝赡养老人。
子女不赡养老人能否分得老人遗产?
针对子女不赡养老人能否分得老人遗产这一问题,根据继承方式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在我国,继承有两种方式,一是遗嘱继承,二是法定继承。在没有订立遗嘱或遗赠抚养协议的情况下,则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若老人去世前订立了有效遗嘱表明其财产由不赡养老人的子女继承,那么其真实意思表示应当受到尊重,遗产分配按照遗嘱继承办理。
若老人去世前未订立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办理,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虽然从道德上应加以谴责,但从法律上来讲,这样的人仍可能具有继承权。
如何让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无继承权?
子女不赡养老人,也是拥有继承权的,但是老人可以因子女未尽赡养义务,在订立遗嘱的时候不指定子女为继承人,这是老人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力。
哪些情形下,子女才会丧失继承权?
(一)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 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 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四)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因此,对于那些未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并不当然地丧失继承权。虽然他们仍旧享有继承权,不过对于继承份额法律同时给予了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抚养能力和有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不过对该条的适用前提是:
1.存在多个同一顺位法定继承人的情况
2.已尽赡养义务的法定继承人进行了主张
3.针对的是,有抚养能力和有抚养条件的继承人
赡养义务的履行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第十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人。该法律明确了,子女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赡养义务还应当有精神层面的赡养义务。
碍于实际当中利用《继承法》第13条主张权益的操作可能性,往往那些未尽赡养义务的法定继承人是无法得到惩处的。
所以,要想使子女重新开始重视起履行赡养义务,建议老人们通过“遗嘱”方式对自身的权益进行保护,因为“遗嘱”是生前制定的,相较于法定继承的被动性,“遗嘱”赋予了老人们最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可以依据子女的履行赡养义务情况,决定给予他们遗产分额的大小,甚至可以直接排除他们的遗产继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