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双倍赔偿依据

导读:
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旨在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劳资双方的不合法行为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法律责任,但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一些严重违法行为给予“双倍”赔偿的处罚。
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旨在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劳资双方的不合法行为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法律责任,但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一些严重违法行为给予“双倍”赔偿的处罚。
劳动合同法中有哪些双倍赔偿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旨在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劳资双方的不合法行为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法律责任,但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一些严重违法行为给予“双倍”赔偿的处罚。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律师点评:本条双倍赔偿的规定几乎是所有劳资双方都知晓的法律规定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主张因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案件数量也逐年下降,而且案件矛盾主要集中在签订一次书面合同以后续签劳动合同是否还需要签订书面合同的问题上,另外还包括应当签订无定期期合同以及视为应当无固定期合同的情形。在此笔者提示,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后,同样需要在一个月之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双倍工资赔偿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律师点评:本条虽然未明确说明违法约定试用期间双倍工资赔偿,但通过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后果一是责令改正,对于无法改正已经实际履行的试用期,法律后果则是按转正后的工资给予赔偿,因此,在劳动者已经得到试用期工资的情况下,对于违法约定试用期的,用人单位仍然要按正常标准给予劳动者经济赔偿。在此笔者提示,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情形主要包括违反第十九条规定试用期期间的规定、禁止约定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律师点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经常会提到的是“n”还是“2n”的问题,“n”是指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即劳动者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而“2n”就指本条规定的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赔偿金,即劳动者工作每满一年,应当支付两个月的经济赔偿金。在此笔者提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依据第39条至第41条解除劳动合同时不仅仅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还要注意履行程序上的通知义务和部分情况下的审批义务,同时,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还要考虑第42条规定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否则同样会面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倍经济赔偿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律师点评:本条规定的是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和不支付经济补偿的赔偿责任,赔偿的标准为50%至100%,即最高达到了双倍赔偿的程度。在此笔者提示,本条规定针对的不是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形,而是针对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情形,且处罚的前提是经过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而拒不支付的情形。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报酬的金额或者是否存在加班费、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则需要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程序解决,此种情形应当不在此处罚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