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酒驾如何处理?

导读:
酒后驾车给予公职人员党纪处分,还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党员酒驾,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后,纪检机关需要根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3)审查中,党员因酒后驾车造成不良影响,纪检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根据证据和事实认定,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党员因酒后醉驾,被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处理,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公务员醉酒驾驶机动车,会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将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此外,公职人员还将因涉嫌违法违纪而被开除公职。
具体到案例中,如果一个公务员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公安机关查获,将被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比如,某镇财政所会计张某酒后驾车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以罚金。最终,张某因此行为受到了开除党籍和公职的处分。
不过,不同情节的酒驾行为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如果因酒后驾车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纪检机关需要根据事实、性质和情节,视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警告处分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另外,如果是醉驾并被人民法院判处刑事处罚,将面临党籍开除处分。如果被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被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则应给予相应的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开除党籍处分。
酒后驾车根据不同的情节,给予不同的处理:
(1)审查中,党员因酒后驾车,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处理,一般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不良影响则应视情况给予其相应处分。
(2)审查中,党员因酒后醉驾,被人民法院判决给予拘役刑事处罚的,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党员因酒后醉驾,被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处理,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3)审查中,党员因酒后驾车造成不良影响,纪检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根据证据和事实认定,依据《党纪处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酒后驾车给予公职人员党纪处分,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党员酒驾,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后,纪检机关需要根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纪检机关作出酒驾的认定,不以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为前提。
第二,党员醉驾,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法规定主刑的,应给予醉驾的党员开除党籍处分,是公职人员的(不含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还应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给予政务开除。
第三,党员醉驾,被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醉驾党员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是公职人员的(不含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还应依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第四,党员因酒后驾车,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原则上应当给予违纪党员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若需与政务处分衔接的,可给予政务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应区别于比酒驾更严重的醉驾,这也是党纪处分量纪时平衡原则的具体运用。当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影响,则应视情况给予相应处分。
总的来说,公职人员酒后驾车将面临违法违纪的惩罚,一旦被认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公职人员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遵纪守法,不给自己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