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杀人怎么量刑

导读:
陈某经常感觉有人要杀自己,在这种恐慌的状态下制造了杀人惨案,这种因精神病引发的犯罪行为无需负刑事责任,但在后期继续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却不是如此情况,能够清晰辨认自己的行为,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若是在犯罪的时候处于清醒、正常的状态,故意杀人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责任,但有时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精神病杀人也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众所周知,精神病精神病能够作为一种辩护的理由,在法律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这一法律情形它体现了对被告人人权的尊重,也体现了司法程序的正义。那么,所有的精神病都可以免除自己的刑事责任吗?答案是否定的。精神病人犯罪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不用负刑事责任,特殊情况之外则需要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犯罪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
陈某一个精神病患者,经常感觉有人要杀人,某一天他突然拿着刀将路人甲给杀了,随后又将前来阻止的路人乙砍伤,追逐的过程中又砍死、砍伤多人。案件发生后相关人等立刻报警,警察不久赶到案发现场并将陈某控制。经过相关医院的鉴定,陈某虽然是精神病患者,但是在案件发生时存在一定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别人让他停手时有一定他丢了手里的刀。与此同时,在警方询问的过程中,陈某对于自己犯案的过程也能够叙述出来,基于此应对其所犯下的案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精神病杀人也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句法律条文应该如何理解呢?简单来说精神病杀人也构成犯罪,但是到底需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则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这里的具体情况可以理解为“案发时期精神病是否具有自控能力、辨别能力”,也就是说案发时期是否处于清醒、正常的状态,若是处于正常状态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若是不处于正常状态则不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一般常见的为完全精神病人和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完全精神病一般完全丧失了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很多时候不会负刑事责任,要么由家人照顾,要么由政府强制治疗。
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若是在犯罪的时候处于清醒、正常的状态,故意杀人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责任,但有时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精神病杀人行为如何定性,精神病杀人怎么量刑
上述案件中的陈某虽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在作案时却并非处于发病期,其精神病症状与作案行为之间无直接的因果关系,理由有以下两点:
其一作案的时候有人大喊让陈某停手时对方直接丢掉了手里的刀,说明案发时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认知;
其二在派出所进行审讯时,陈某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清晰的描述,可知案发时属于正常状态。
陈某经常感觉有人要杀自己,在这种恐慌的状态下制造了杀人惨案,这种因精神病引发的犯罪行为无需负刑事责任,但在后期继续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却不是如此情况,能够清晰辨认自己的行为。
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大致意思就是精神病只是此次杀人的一个诱导因素,但却没有完全主导陈某杀人的整个过程,期间陈某有一段时间是处于正常状态的,但他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杀人行为。
结合上述的法律法规来看,陈某杀人属于犯罪行为,在其杀人期间虽然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被削弱,但依然存在部分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依法需要承担部分刑事责任。
精神病杀人量刑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陈某应属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前前后后砍伤并杀害多人属于情节严重,依法应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其情况比较特殊可在此基础上从轻或者减刑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