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证据该如何处理,伪造证据怎么处罚

导读:
在民事诉讼中,出现变造、伪造证据的情形其实非常多。一般情况下,只能由当事人去提供相反的证据,或者申请鉴定,以证明对方是伪造或者变造,请求法官不予采信。但是,如果没有相关证据证明对方是伪造的,当事人又没有及时申请鉴定或者不服鉴定结果,就会很难处理。
伪造证据该如何处理
在民事诉讼中,出现变造、伪造证据的情形其实非常多。一般情况下,只能由当事人去提供相反的证据,或者申请鉴定,以证明对方是伪造或者变造,请求法官不予采信。但是,如果没有相关证据证明对方是伪造的,当事人又没有及时申请鉴定或者不服鉴定结果,就会很难处理。
依据刑法对伪证罪的规定,只有在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或者作伪证的,才会构成伪证罪。因此,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作伪证或者伪造证据的,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作伪证或者伪造的证据的,一般就是罚款,采用的民事强制措施进行处罚。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做伪证的,很难构成刑事责任。当然,也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非要想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可以考虑是否构成虚假诉讼罪。如果对方是通过伪造证据,将根本不存在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就会构成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一旦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刑事责任肯定是会被追究的。
当然,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赢得官司,对方提供伪造的证据,在诉讼中还是有很多救济途径的。比如,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再审法院或者检察院院,都要支持当事人的再审或者抗诉请求。如果原审法官明知对方的的证据是伪造的,仍采信该证据,那么就是典型的枉法裁判行为了,依据民事监督规则的规定,无论是投诉还是举报,只要审判人员被确认存在枉法裁判行为,那么案件就要重审。
伪造证据怎么处罚
伪造重要证据,不仅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而且妨害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公正审理,是对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的挑战,应当依法予以惩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第一百一十八条: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在拘留期间,被拘留人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解除拘留。
第一百一十九条: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拘传应当发拘传票。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