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探
导读: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探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探讨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危害严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空前,建筑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窗缝隙大,下水道堵塞,厕浴问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因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工种间的相互配合情况、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等,都是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例如在有些工程的施工中,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专业工种之间各自为政的进行施工,结果相互干扰、相互破坏,影响了工程质量。有些工程主体施工结束后,水、电等其它专业队伍才开始进行施工,因此违背了施工程序,造成在承重墙、梁、板、柱上随意凿沟开洞,成为破坏主体结构、甚至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由于弱电工程的设计往往与主体结构施工不同步,有的在装饰工程已经大部分完成后才进行施工,因此出现的以上问题就更为严重。再有,由于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造成混凝土配比计量偏差过大,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
材料选用方面因材料选用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水泥的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内墙装饰涂料'由于质量不过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由于材料选用质量低劣而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设计方面因设计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加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因此,设计出的作品不尽合理,给建筑物造成潜在的隐患。比如,在楼地面的做法上,预制空心板上先抹找平层而后作面层,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和天棚,绝大多数易产生裂纹。
工程造价过低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质量无法保证。另外,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场监理不到位施工现场监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质量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承接监理业务,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配备不符合要求,存在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理人员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人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没有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有的项目监理机构甚至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许多质量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防治措施.1制订治理质量问题方案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治理起来还具有一定难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应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
消除设计欠周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于设计欠周方面的问题。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改进施工操作工艺,加强学习,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
研究推广新技术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
重点把关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严格检验、慎重使用、加强管理。
适当提高质量问题的易发部分工程的造价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出发,虽然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存在困难,但对一些由于造价较低而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应适当提高工程造价。
加强现场监理各监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监理职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总之,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严格依法依规自觉规范自身的质量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全社会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升,最大限度抑制质量问题。为社会创造高品质的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