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代持协议,股权代持协议怎么签才合法

导读:
然而,这种安排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因此在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以确保其合法性:1. 明确协议的主体:合同的主体应该清晰明确,包括代持人和实际所有人的身份,税收风险:在股权代持期间,如果隐名股东计划解除代持协议,可能会面临税收风险,税务机关可能会要求名义股东按照公允价值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扣缴个人所得税等,4. 明确解除代持的条件和程序:协议应明确在什么条件下和如何解除代持安排,包括股权如何转移回实际所有人。
股权代持又称委托持股、隐名投资或假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代实际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义务的一种股权或股份处置方式。股权代持协议只要是双方自愿签订的,且内容合法不违反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合法有效的。但由于实际出资人不是名义股东,容易面对实际出资人难以确立股东身份、名义股东侵害实际出资人利益、股权转让税务风险等法律风险。
股份代持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1、股份代持协议合法有效。首先要判断代持的股份合同是否真实有效,只要签订的合同真实有效就受法律保护。代持股份在法律上属于隐名股份,是受法律保护的,但仅在实际拥有人和代持人有效,对外是代持股东要承担责任。
2、股份代持协议有效。股权代持协议只要是双方自愿签订的,且内容合法不违反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合法有效的。
3、股权代持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也会有一些风险。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
4、代持股份合法的条件如下: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要明确;意思表示真实;代持协议不违反法律规定;代持双方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其他条件。
股权代持协议怎么签才合法?
股权代持协议是一种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安排,通常涉及一方(代持人)代表另一方(实际所有人)持有公司的股权。这种安排可能因各种原因而产生,例如避免所有权限制,保护资产,或者为税务规划等。然而,这种安排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因此在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以确保其合法性:
1. 明确协议的主体:合同的主体应该清晰明确,包括代持人和实际所有人的身份。
2. 明确股权的归属:协议应明确说明股权的实际归属,即使股权在名义上由代持人持有,但实际控制权和经济利益应归实际所有人享有。
3. 明确代持人的职责和义务:协议应明确代持人在股东大会上的投票权应按照实际所有人的指示行使,以及代持人应将其所得的任何股息或其他收益转交给实际所有人。
4. 明确解除代持的条件和程序:协议应明确在什么条件下和如何解除代持安排,包括股权如何转移回实际所有人。
5.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时,必须确保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包括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税法等。
6. 得到必要的批准和公证: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得到公司的批准或者进行公证等。
什么是代持股协议,代持股协议有什么法律风险
代持股协议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规避股权激励、资产隔离、关联交易、竞业限制等限制而签订的代为持有股份、享有股权的委托协议书。
代持股协议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合同效力纠纷:如果代持股协议未经过相关股东的授权或未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实际出资人不进行工商登记存在的法律风险:如果实际出资人没有进行工商登记,可能会面临无法获得股东资格的风险。
股权被处分风险:如果名义股东因未履行出资义务等原因被公司或债权人起诉,可能会被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可能会被强制执行其股权。
税收风险:在股权代持期间,如果隐名股东计划解除代持协议,可能会面临税收风险,税务机关可能会要求名义股东按照公允价值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扣缴个人所得税等。
债务风险:如果名义股东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一旦公司负债被法院强制执行,名义股东可能会被限制高消费。
不确定性风险:如代持人未能按照协议约定完成代持,或者代持协议的约定不明确,导致股东权益受到损害。
诉讼风险:如代持人未能按照协议履行义务,导致股东提起诉讼或仲裁,从而增加了代持人的诉讼风险。
因此,签订代持股协议前应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同时,建议在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时,寻求专业律师的意见,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