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规网贷不还钱最后会怎么处理
导读:
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一家网贷逾期,你的人行报告或许不会被污染,但第三方征信平台会留下你的污点,虽然不涉及央行征信,但是其他贷款公司还是会参考第三方机构的征信报告,以后贷款人再去其它贷款机构贷款也难以贷款成功,网贷平台对待不还钱的人,最后会怎么处理1、不停电话短信骚扰: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催收觉得这个人的钱还有可能收回来,那么他们可能会一天十个八个的电话打给你,或者给你发短信提醒,即便不上征信,也很可能上征信大数据,借款人在一家信贷机构逾期不还,想要申请其他的贷款也是很难通过审批的。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不正规的网贷平台也随之出现,它们以高利率、暴力催收等手段威胁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还钱,他们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和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不正规的网贷平台通常没有合法的金融牌照,其运营模式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这类平台往往通过高利率、不合理的违约金以及暴力催收等手段来逼迫借款人还款。从法律角度分析,这些行为可能涉嫌非法放贷和敲诈勒索。
网贷不还后果有些严重
一、遭遇罚息和违约金
贷款不还,首先遭遇到的就是高额罚息,一些信贷机构在罚息的基础上,还需要你支付一笔违约金,这些费用加起来,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逾期费用,不同平台的名称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不管是叫逾期罚息、逾期管理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名字,收费标准都非常高。因此,有能力按时还款的,千万不要逾期。
二、影响个人信用
很多信贷机构都需要查询征信,贷款的使用情况也会上征信。如果一直欠款不还,征信上就会留下不良信用记录,不良记录将会在个人征信报告中保留5年,影响借款人以后申请其他信贷产品。即便不上征信,也很可能上征信大数据,借款人在一家信贷机构逾期不还,想要申请其他的贷款也是很难通过审批的。因为蝇头小利,错失自己的信用,是非常得不偿失的做法。
三、可能会被起诉至法院
碰到催收,很多人认为换个电话就能解决,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如果被信贷机构告上法庭的情况就十分不容乐观了。通常借钱不还这样的事件属于民事纠纷,没有上升到刑事层面。但是如果借款人借贷之后长时间逾期或者说故意不还,坚决要当老赖,额度超过2000之后,就已经可以构成诈骗犯罪,有被网贷平台告上法庭的危险。一旦法院判决网贷平台胜诉,那么借款人除了要支付需要还的款项外,还要支付双方诉讼费用和巨额罚款,甚至面临牢狱之灾。因此申请了网贷却不想还的小伙伴们可不要心存侥幸。
网贷平台对待不还钱的人,最后会怎么处理
1、不停电话短信骚扰: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催收觉得这个人的钱还有可能收回来,那么他们可能会一天十个八个的电话打给你,或者给你发短信提醒。刚开始还好,时间长了,可能短信用语就不太文明了。
2、爆通讯录:借款人申请贷款时需要授权贷款平台获得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紧急联系人的信息等,这些都是他们催缴的对象,希望通过借款人的身边人给借款人施加压力,督促他们还钱。
3、威胁手段:包括给借款人邮寄律师函,反复强调他们会上门催收,要起诉到法院等等,一步一步攻克借款人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尽快还钱。
不上征信的网贷不还,最终后果会怎么样?
仍然会被第三方征信平台记录
大多数网贷在审批时都会去第三方平台查询,来界定你是否符合他们的贷款要求。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一家网贷逾期,你的人行报告或许不会被污染,但第三方征信平台会留下你的污点,虽然不涉及央行征信,但是其他贷款公司还是会参考第三方机构的征信报告,以后贷款人再去其它贷款机构贷款也难以贷款成功。
因此,千万别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上征信就绝不影响借还款的情况,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想法和认知。
违法的套路贷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有人借了网贷之后利滚利,无力偿还高额的砍头息,最终被逼得精神崩溃,此类网贷一般是违法的套路贷,例如一些714高炮、短期、借条等。这类网贷连最基本的公司都没有,也没有放款资格,更不会上征信,这类网贷是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的对象,也是扫黑除恶的对象。遇到这种套路贷是可以不用还的,不仅不要还,还要第一时间去报警处理,让警方介入调查。
承担法律责任
在贷款时都签署有贷款合同,贷款合同中都明文规定了贷款人的还款义务,且是受到法律的保护,就算是不上征信的网贷也有权利将贷款人告上法庭。
恶意网贷不还款,最高可判7年!
在逾期借款人中,有不少人是借了网贷平台的钱,而他们中的确也有一部分人不想还钱。那么,恶意网贷是否就能名正言顺的不还钱了?答案是NO,并且你还有可能面临最高7年的牢狱之灾。
实际上,网贷≠不合法,因网贷恶意逾期被强制执行的失信借款人也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出现了恶意借网贷不还,逾期借款人极有可能被起诉:利率合法且合规经营的网贷机构会对违约用户提起诉讼。用户违约逾期,平台完全有理由发起诉讼,且大部分案件会得到法院的支持,胜诉的可能性大。
面对不正规网贷平台的非法催收,借款人应首先保持冷静,不要轻信或屈服于非法催收的威胁。其次,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联系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向警方报案、提起民事诉讼等。
如果您遇到了类似的法律实务问题,建议咨询律总管本页面的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