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是否有刑事责任
导读: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如果驾驶人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情况下,造成事故导致他人死亡,并且存在逃逸等情节的,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从而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的话,只要肇事者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就构成交通肇事罪了。
一些严重的交通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引发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如果驾驶人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情况下,造成事故导致他人死亡,并且存在逃逸等情节的,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从而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是否负有刑事责任还需考量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违法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
交通事故对方死亡需要负刑事责任吗
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死亡,如果肇事者承担主要以上责任,就会构成交通肇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一定会承担刑事责任吗?
1.致一人死亡,有可能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的话,如果构成刑事犯罪,那自然就是交通肇事罪了。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有三档刑期:
起线需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7年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的话,只要肇事者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就构成交通肇事罪了。
反过来说,如果肇事者只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次要责任,甚至没有责任,自然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2.即便构成交通肇事罪,也可能不承担刑事责任
即便构成了交通肇事罪,从法律上来讲,也有可能,判处免予刑事处罚、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主体系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因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人员只要从事机动车驾驶的,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包括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
主观方面系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比如酒后驾车、毒驾、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等等主观故意的违章行为,因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其本质上并不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故意,属于过失。
客观方面系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到位了还用负刑事责任吗?
事实上,赔偿是一回事,追究刑事责任是另一回事,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法律程序,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先来看构成犯罪的条件。根据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 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 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构成犯罪条件的,司法机关会介入启动刑事追诉流程,通过采取拘留、逮捕等手段,最后由人民法院定罪审判。赔偿对定罪量刑有着积极的影响,《刑事诉讼法》中就规定有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通过积极赔偿、赔礼道歉等,肇事者可以跟死者近亲属达成和解,而和解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不定罪、不处罚的可能。
《刑事诉讼法》288、289、290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并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评估一起交通事故是否涉及刑事责任,首先要明确行为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如酒驾、超速等;其次要分析该违法行为是否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再者要考察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比如是否及时救助、是否存在逃逸行为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司法判断。如果您有任何相关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法律服务,建议咨询律总管本页面的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