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再审新证据认定
导读:
刑事案件再审新证据认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新证据是启动再审的法定条件之一,在审判实践中,刑事案件大多也是因证据等事实问题而再审。因而,再审新证据的认定往往是审理刑事再审案件的关键。目前,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具体规定》对何谓再审新证据并未明确定义,加上我国目前尚无证据法,亦未在司法实践中形成整套统一的认证标准,因而实践中对再审新证据的认定常常引起争议,本文拟从再审新证据的把握和再审新证据的认证程序两方面,对刑事再审案件新证据认定作初步探求。
一、再审新证据的把握
随着当代司法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的现代刑事政策已由从重打击犯罪转为打击犯罪和保护刑事被告人合法权益并重,因而,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理念也应当相应的发生转变,体现在再审新证据上即要求对被告人提供的有利于己的新证据在启动再审时应从宽把握,在认定证据效力时应依法准确把握。具体而言,认定再审“新证据”的效力,一方面应当遵循诉讼证据的一般规则,注意与一、二审程序的证据适用相衔接、相协调,维护诉讼证据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应根据再审特点和证据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标准,从证据的构成要件入手进行审查。
(1)审核再审新证据的形式要件。这里的形式要件主要是指再审新证据的崭新性、来源合法性和真实性。崭新性是再审新证据的价值所在,也是再审改判的法定要求,因而再审新证据的认定首先应重点审查新证据是否符合再审新证据的崭新性标准。所谓崭新性标准理论界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1款的规定,应以原审庭审时间为基准,只有在原审庭审结束之后发现的证据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1款规定的新证据范畴。另一种意见认为,所谓新发现的证据,应是指证据的发现是新的,且该证据对法院具有崭新性,至于该证据是否在原审庭审结束前即已存在或在原审庭审结束后才新发生的,该证据是否对当事人具有崭新性,均在所不问。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即审查新证据之"新",关键在于考察该证据对法院是否具有崭新性,该证据是否早已为人所知,至于该证据实际存在的时间点究竟是原审庭审结束之前或之后,不应是判断该证据是否具有崭新性的唯一关节点。也就是说,再审新证据的范围应不仅局限于原审庭审结束后新产生的证据,对于原审庭审中已存在未收集或已收集未曾运用、未曾注意或产生了新的证明效力的证据,只要其足以影响对被告人定罪量刑就应当纳入《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1款规定的“新证据”范畴。如受有罪判决之人已知或因懈怠而没有将其已知的证据向原审法院提出主张,如该证据足以影响定罪量刑,则该证据在再审中不应视为丧失了崭新性。其次,证据的真实性和来源的合法性也是证据的效力所在。因此,在认定要审查再审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是否存在伪造假证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