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判断
导读:
在现实社会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当事人如果因为开车的时候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话是很容易发生事故的。发生事故之后就需要定责,面对这样的情况,那么对于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判断呢?下面就由大律网知名律师事务所为大家解答相关的内容。
一、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判断
1、交通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
所谓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实际上首先是民法上关于民事责任成立要件中的因果关系原则
认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首先要看行为人的行为和事故的发生和损害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因果关系,即使行为人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不承担事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例如某人无证驾驶,严格遵守了通行的规则,也没有任何驾驶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对因后车追尾造成的交通事故不承担事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除了包含因果关系原则外,还发挥了衡量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形成的原因力的作用所谓行为对事故形成的原因力,主要是指在当事人没有过错或者难以认定过错场合,确定事故损害的一个标准原因力的研究和运用,在我国目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实践中涉及较少《实施条例》的上述规定,实际上为通过原因力来分配责任提供了法律空间
2、交通事故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
过错在民法上有两种形式:客观上的过错和主观上的过错所谓客观过错,就是当事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违反法律的事实,而不管行为人的主观意识状态,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就构成过错主观过错,主要是指当事人的过于自信、疏忽大意等主观意识状态
在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确定以后,对当事人的责任比例的确定,主要是由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在存在双方或者多方事故当事人过错的场合,例如,机动车超速行驶,而被撞的行人又闯红灯,便面临一个对当事人双方的过错进行比较的问题
比较过错又称为过失相抵,是民法尤其是侵权行为法上的一项重要的责任确定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交通安全法》都明确了这种确定责任、分担损失的制度但是,在对当事人的过错比例进行比较时,存在着技术上的障碍需要克服,主要表现为如何认定不同过错对促成事故作用力的大小,也就是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过错系数问题例如,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确定记分分值所依据的原则也是考虑到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因此,在这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二、交通事故责任的分类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交通事故调查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将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分为4类: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
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事故当事人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反映了当事人行为对在形成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行为过错的严重程度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时,交通管理机关将对负有交通事故责任者,依据其责任情况给予违法处罚和肇事处罚现行处罚方式包括: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有关交通安全法律对其违法行为给予拘留或罚款、吊扣和吊销驾驶执照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