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转包纠纷怎样解决
导读:
这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9条的规定,但该法条以及司法解释第10条也对此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即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所以在处理此种情形时优先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此类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受案范围。土地转包纠纷的解决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具体情况适合哪种途径解决要结合现实选择,充分利用合理的法律手段解决纠纷。那么土地转包纠纷怎样解决。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这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9条的规定,但该法条以及司法解释第10条也对此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即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所以在处理此种情形时优先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此类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受案范围。土地转包纠纷的解决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具体情况适合哪种途径解决要结合现实选择,充分利用合理的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关于土地转包纠纷怎样解决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建筑工程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1、目前对关于发包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或者因发包方收回弃耕、撂荒的承包地产生的纠纷的处理方式。
随着政府免收农业税并给补贴的政策出台、粮食价格的上涨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的土地承包可以获得较大收益,因此许多以前撂荒弃耕的土地现在又有人要求耕种。一些自行将土地进行流转的农户也纷纷将土地收回,而一些在二轮土地承包中没有分到土地的农民,也都开始要地。在处理此类纠纷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原承包农户的利益,其次才谈得上兼顾第三人的利益。《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对承包方要求返还承包地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因为家庭承包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享有的是一种物权,如果发包方违法收回、调整承包地或者另行发包给他人都构成对原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害。
当然,如果承包方在承包期内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这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9条的规定,但该法条以及司法解释第10条也对此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即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由于在须承担农业税费的阶段,农民对土地投入大,收入低,放弃承包土地进城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发包方多将承包地另行发包给第三人,而第三人又在土地上进行合理投入的,承包方作为利益的既得者须对第三人予以补偿,这是利益平衡原则的需要,几年间,我院也审理了多起此类案件,案情均不复杂,如果就案办案,一判了之,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但社会效果如何,能否通过判决使各方矛盾得到彻底解决,结果更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发包方在发包过程中程序上违反了规定,确认合同无效完全没有问题,但第三人已实际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这样判决,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易造成负面影响,对此法院积极调解,平衡各方利益,用调解的方式使纠纷妥善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37条第3款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撂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据此有的人认为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方弃耕撂荒的土地,这样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家庭承包方式具有其特殊性,该条规定并没有将农户为承包主体的情形纳入其中。其次《农村土地承包法》是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的专门立法,相比土地管理法系特别法、新法。所以在处理此种情形时优先适用《农村土地承包法》。只要不属于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情形,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土地。
(一)《农村土地承包法》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看作物权,并从物权保护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定的。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此类纠纷属于民事案件受案范围。因为这些纠纷都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因财产关系产生的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承包合同效力纠纷,即承包合同是否合法、有效。
2、承包合同履行纠纷以及承包经营权的侵权纠纷。如发包方违法收回已经发包给农户的承包地;利用职权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不经承包人同意收回承包地或强迫原承包人放弃承包地搞土地流转。
3、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在乡镇以及县级郊区的城乡交接地带,由于城市开发、城镇化、工业化与农户土地上利益的保护二者产生冲突,土地征用以及补偿和善后处理往往涉及多名承包户,此类案件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1、和解途径:即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2、调解途径:当事人可以请求村委会或者乡(镇)政府调解。
3、仲裁途径:当事人不原意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农村土地纠纷仲裁。
4、诉讼途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民事诉讼。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民事诉讼。
土地转包纠纷的解决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具体情况适合哪种途径解决要结合现实选择,充分利用合理的法律手段解决纠纷。以上就是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土地转包纠纷怎样解决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