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范围规定
导读: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同样,当可撤销合同在撤销权存续期间届满未被撤销或在此期间放弃撤销权时,可撤销合同已成为有效合同,也是不能称作可撤销合同。这个规定明确了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自撤销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在1年内撤销权人没有行使撤销权时该撤销权则归于消灭,可撤销合同便绝对有效。在上述除斥期间,当事人知道了撤销事由后,虽然没有明示表示放弃撤销权,但以自己的行为放弃的,撤销权消灭。那么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范围规定。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同样,当可撤销合同在撤销权存续期间届满未被撤销或在此期间放弃撤销权时,可撤销合同已成为有效合同,也是不能称作可撤销合同。这个规定明确了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自撤销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在1年内撤销权人没有行使撤销权时该撤销权则归于消灭,可撤销合同便绝对有效。在上述除斥期间,当事人知道了撤销事由后,虽然没有明示表示放弃撤销权,但以自己的行为放弃的,撤销权消灭。关于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范围规定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合同纠纷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1、重大误解即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品种、质量、规格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的损失。
2、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它对利益受损方而言,并非自愿接受。其主要特征在于一方利用对方缺乏经验和紧迫而乘人之危。合同的公平与否,还应当以当事人之间的物质利益是否均衡加以判定,只有将主客观要件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定显失公平问题。
3、乘人之危是指当事人一方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做出违背其真意的意思表示。
4、欺诈、胁迫即一方当事人采用欺骗或实施不法行为给对方造成危难等手段,使对方做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
上述四种合同可撤销的原因均使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在合同中受到重大不利。因此立法时赋予受害人以变更或撤销权,从而尽可能地维护受害人的利益。这正体现了《民法》自愿、意思自治的要求。《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不够具体,对于“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明显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则,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该条的操作感到困难,同时也扩大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客易导致对该条的滥用。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所谓狭义的可撤销合同的效力,是指可撤销合同在撤销权存续期间内而未被撤销时的效力而广义的可撤销合同的效力,除此之外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的效力,二是可撤销合同在撤销权存续期间届满未被撤销或在此期间放弃撤销权后的效力。严格地说来,所谓可撤销合同的效力,是指狭义的。因为当可撤销合同被撤销时,可撤销合同已变成无效的合同,是不能称作可撤销合同。同样,当可撤销合同在撤销权存续期间届满未被撤销或在此期间放弃撤销权时,可撤销合同已成为有效合同,也是不能称作可撤销合同。
所谓除斥期间,为法定的权利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经过而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
但应当明确起算时间是不同的,《合同法》规定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而司法解释的规定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这个规定明确了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自撤销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在1年内撤销权人没有行使撤销权时该撤销权则归于消灭,可撤销合同便绝对有效。
在上述除斥期间,当事人知道了撤销事由后,不但不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反而明示放弃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明确表示”的方式是口头的或书面的均可。
在上述除斥期间,当事人知道了撤销事由后,虽然没有明示表示放弃撤销权,但以自己的行为放弃的,撤销权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