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赡养的规定是什么
导读:
被赡养人就是子女需要履行赡养义务的对象,即父母、祖父母等老年人。那么民法总则赡养的规定是什么。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被赡养人就是子女需要履行赡养义务的对象,即父母、祖父母等老年人。关于民法总则赡养的规定是什么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随着《民法典》(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一、赡养的规定是什么?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继子女。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是指老年人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被赡养人就是子女需要履行赡养义务的对象,即父母、祖父母等老年人。中国从古至今讲究尊老爱幼,所以我国从法律和道德对人民做出要求必须赡养每一位老人,实在没有赡养人的就由政府出面予以赡养,是指公民对应负有赡养义务的老年人在经济上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并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关心、扶助和照料老年人的行为。
二、赡养的手续
1、一般情况下我国都采取传统的赡养方式,即居家养老,由子女共同承担赡养老人的费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赡养人之间达成口头协议,自觉执行。
2、赡养人之间无法达成口头协议或达成口头协议后一方不能自觉执行的,一般由居委会(城市居民)、村委会、本村或家族中有威望的人主持,让赡养人之间达成书面赡养协议。
3、赡养人一方或双方不按书面协议执行或认为协议不公正的,可以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赡养诉讼,被告是另一方有赡养义务的人,以法院判决书为赡养的依据。
4、如果赡养是以有条件的赠送、赠予财产或指定财产继承人的方式,要求赡养人中的一个或非法定的赡养人尽赡养义务的,应该签订“赡养协议”,协议注明赡养人的义务和权利,此协议应经过法院的公证处公证,以保障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的权利和义务。
5、在继承被赡养人财产方面的法律效率,法院首先采信经过公正的书面协议;然后是没有经过法院公证但有二人以上有非亲属、无利益关系、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名证明并是在被赡养人身体健康稳定、思维正常情况下书写或口述的书面协议(效力是自写大于口述,代写人不作证明人);最后采用法定继承(书面协议无效时)。
6、无法定义务的人,出于同情、道义或慈善的心情赡养被赡养人的,也应该签订书面协议(方法同5),以防止未经法定义务的法定赡养人将赡养过程中的意外因素归罪与无法定义务的赡养人。因为在法律上,如果你承担了不该由你承担的义务,同样也要对尽义务中的意外承担责任。比如,你答应带邻居老人逛街,老人失足落水身亡或受伤,你就有责任,除非事先申明(有协议排除你无须对老人意外负责)。
对于赡养等相关规定在我国相关法规中也详细的说明,民法总则是一部解决人民在生活中遇到了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法律,对于赡养老年人的子女或者未成年人的父母都有义务去抚养自己应该抚养的对象,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延伸阅读:
民法总则全文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权利?
民法总则关于欺诈是如何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