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民事赔偿的新规定

导读:
交通肇事罪民事赔偿的新规定一、交通肇事被害人及其亲属能否依司法救济途径获取死亡赔偿金或者残疾赔偿金。新刑诉法司法解释与最高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相互矛盾。伤残、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排除在交通肇事犯罪赔偿范围之外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受害人当场死亡、部分或者全部劳动能力丧失所造成的收入减少都不能获得赔偿极大地减轻了交通肇事者的赔偿责任将会带来不少社会不稳定因素。那么交通肇事罪民事赔偿的新规定。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交通肇事罪民事赔偿的新规定一、交通肇事被害人及其亲属能否依司法救济途径获取死亡赔偿金或者残疾赔偿金。新刑诉法司法解释与最高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相互矛盾。伤残、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排除在交通肇事犯罪赔偿范围之外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受害人当场死亡、部分或者全部劳动能力丧失所造成的收入减少都不能获得赔偿极大地减轻了交通肇事者的赔偿责任将会带来不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关于交通肇事罪民事赔偿的新规定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交通肇事罪民事赔偿的新规定
一、交通肇事被害人及其亲属能否依司法救济途径获取死亡赔偿金或者残疾赔偿金。
在民事诉讼中通过援引民法典(2021.1.1生效)、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范性文件可以获得司法救济。新刑诉法的规定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为判决、裁定的考量没有规定对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如何区分处理的问题同时也限定当事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获得法律救济的范围。“物质损失”是否包括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却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其根源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也就是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定义为精神损害抚慰金。而根据我国法律、司法解释的效力位次来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以后相继颁布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民法典(2021.1.1生效)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一般原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已经不再适用。
无论是法律实务还是理论中已经把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界定为财产性质而新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物质损失”的说法与“财产损失”区别是什么?新刑诉法司法解释与最高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相互矛盾。
二、交通肇事罪赔偿范围的缩小极大地降低了肇事者的犯罪成本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伤残、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排除在交通肇事犯罪赔偿范围之外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受害人当场死亡、部分或者全部劳动能力丧失所造成的收入减少都不能获得赔偿极大地减轻了交通肇事者的赔偿责任将会带来不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受害人当场死亡不存在医疗费、护理费、康复费、残疾辅助器具费、误工损失的问题。
根据新刑诉法司法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赔偿范围、数额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限制也就是说受害人家属仅仅只能获得丧葬费因为“死亡赔偿金”属于”精神抚慰金”范畴而被排斥于附带民事赔偿和单独民事诉讼范围之外。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刑罚规定一般情况下的刑期也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里就必然会出现一个犯罪成本大为降低的问题几十万元的伤残、死亡赔偿金都不需赔偿三年左右的刑期而且有可能为缓刑带来的社会问题不言而喻。过去尚有三年牢狱之灾和巨额赔偿高悬在肇事者的头上可以对机动车驾驶人起到震慑作用。
而新刑诉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犯罪处罚的宽松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因为一旦涉罪精神抚慰金、伤残及死亡赔偿金均可豁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