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方怎样对客户催收欠款
导读:
因此,催款人员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的收款人员认为催收太紧会使对方不愉快,影响以后的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必须保持警惕,在催款之前预先做好对付各种借口的准备。那么债权方怎样对客户催收欠款。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因此,催款人员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的收款人员认为催收太紧会使对方不愉快,影响以后的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必须保持警惕,在催款之前预先做好对付各种借口的准备。关于债权方怎样对客户催收欠款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债权方如何对客户催收欠款
1、对新客户或没有把握的老客户,无论是代销或赊销,交易的金额都不宜过大。宁可自己多跑几趟路,多结几次账,多磨几次嘴皮,也不能图方便省事,把大批货物交给对方代销或赊销。须知欠款越多越难收回,这一点非常重要。
很多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新客户,一开口就要大量进货,并且不问质量,不问价格,不提任何附加条件,对卖方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满口应承,这样的客户风险最大。
2、货、款无归的风险有时是由推销人员造成的。有些推销人员惟恐产品卖不出去(特别是在市场上处于弱势的产品),因此在对客户信用状况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采用代销或赊销方式,结果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在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实行买卖制,即企业按照100%的回款标准向销售人员收取货款,客户的货款由销售人员负责收取。这种办法把货、款无归的风险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身上,销售人员在向有一定风险的客户供货时就会三思而后行。一旦发生货、款不能回收的情况,也会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去追讨,否则将直接损害其自身经济利益。这是最能调动销售人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的办法,比上级主管人员的催促督导要有效、简单得多。
3、一些销售人员在催款中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怯弱,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一个人在催收货款时,若能信心满怀,遇事有主见,往往能出奇制胜,把本来已经没有希望的欠款追回。反之,则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本来能够收回的货款也有可能收不回来。因此,催款人员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的收款人员认为催收太紧会使对方不愉快,影响以后的交易。如果这样认为,你不但永远收不到货款,而且也保不住以后的交易。客户所欠货款越多,支付越困难,越容易转向他方(第三方)购买,你就越不能稳住这一客户,所以还是加紧催收才是上策。
4、为预防客户拖欠货款,在交易当时就要规定清楚交易条件,尤其是对收款日期要作没有任何弹性的规定。例如,有的代销合同或收据上写着售完后付款,只要客户还有一件货物没有卖完,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付货款;还有的合同或收据上写着10月以后付款,这样的规定今后也容易扯皮。
二、催款时如何应对客户借口
欠债人的借口编造得越好,他们就越能够拖延付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必须保持警惕,在催款之前预先做好对付各种借口的准备。
第一、自检:你的客户会为延迟付款找出各种借口或现由吗?
在商场上做生意,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些信用良好的客户总是能顺利地付出款项,但有些客户则会制造借口:交货品质跟当初承诺的不一样;我订的的不是这批批货品;运货期太长了,我们打算退货;我没有收到发票等。如果您的客户属于后者,您就得提高警惕了!我们最好是在开始催收之前先考虑到在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第二、应对客户借口五步法
第一步,判断这个借口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债权凭证有效吗?这个借口可信吗?
第二步,判断这个借口是否充分到可以暂停付款。有时,不需用停止付款的方式即能解决问题。类似“我不付钱,因为你的员工对我很无礼”这种例子,并不能改变收到货品即要付钱的事实。
第三步,衡量这个问题的。臂如,客户提出拒绝付款的原因是,有批货在运货时毁坏了,然而‘毁坏”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是全部都坏了吗?还是只坏了一部分?
第四步,想想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客户希望的解决方式是什么?你们双方能够想出妥协的方法吗?
第五步,尽快地解决问题。现在能解决就马上解决,不要让问题一再拖延。有时候,付出一些代价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再也没有什么事比资金循环慢更伤害企业本身了,所以,你应该尽量想办法补救这种情形,例如,只要对方迅速付款即取消逾期付款的利息,或建立一套分期付款计划。总之,若想获得利益,现在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
客户没有任何借口可以逃避支付货款或逾期付款。如果听到这样一个借口或理由,不要逃避它,而应立即考虑如何解决它。
第三、应对客户借口的策略
对待客户的借口和延迟付款,收款人要坚决果断,妥协让步不会给你的收款工作带来任何促进作用。但是,对欠款客户的员工,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你往往可以从他们嘴里得到收款的重要线索。因此请您记住:你已经按约定供货了,客户必须按约定期限付款,否则就是违约,付款日由你而不是客户决定。要知道每个月的延迟相当于耗费你应收金额的1%(这还没有计算间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