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费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以及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导读:
物业管理费纠纷诉讼时效一、时效与诉讼时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定中,将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所消灭的权利限定为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民事权利,即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诉讼时效届满,依然可以起诉到法院因为诉讼时效是否已经届满,只有通过审判才能查明。上诉诉讼时效起算,即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那么物业管理费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以及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物业管理费纠纷诉讼时效一、时效与诉讼时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定中,将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所消灭的权利限定为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民事权利,即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诉讼时效届满,依然可以起诉到法院因为诉讼时效是否已经届满,只有通过审判才能查明。上诉诉讼时效起算,即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关于物业管理费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以及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面对物业纠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通过法律来进行解决,进行诉讼是很有必要,只是在诉讼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好时效,要是时效过了就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或是麻烦,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物业管理费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以及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物业管理费纠纷诉讼时效
一、时效与诉讼时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达到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时效是一种期限,但与一般期限不同,时效是法定的。从适用的权利和法律效果区分,可以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取得时效也称占有时效,是适用于物权的时效,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诉讼时效,也称消灭时效,是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时效,就属于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2、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怠于行使权利是过错不行使权利的状态。如果权利人不知其权利存在,或者虽知晓其权利存在,但无法行使其权利的,一般时效期间不开始起算。
3、怠于行使权利状态持续存在达到法定期间。怠于行使权利处于持续状态,中间如有行使权利或义务人认诺的,时效就中断;持续状态达到法定期间,是要求不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律所规定的时间,这一期间即时效期间。
三、诉讼时效的法律效果
1、胜诉权消灭。法律规定中,将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所消灭的权利限定为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民事权利,即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诉讼时效届满,依然可以起诉到法院因为诉讼时效是否已经届满,只有通过审判才能查明。
四、诉讼时效的期间及其起算
1、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短期诉讼时效。如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为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劳动纠纷五种情形,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3、特殊诉讼时效。
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的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合同法第129条涉外合同纠纷4年。
4、最长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上诉诉讼时效起算,即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五、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第139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其法定事由主要有不可抗力、最高院民通意见第172条规定的,在诉讼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可以认定为因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中止
疫情期间,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以实时监测疫情情况。
返岗复工潮已经来临,各地政府要求返岗人员要先进行隔离,隔离期后才能到单位上班。很多开工的企业出现群聚性传染,就是因为有的员工返城后没有隔离或者隔离期间太短。汇法开发的电子打卡功能,自动定位每个员工所处的位置【为保护个人隐私特意设置位置偏离、只让单位知道员工所在城市,满足防疫需求而不泄露个人信息】,可以让用人单位快速了解员工返岗情况及隔离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