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要回建设工程款?涉政府工程,出具审计报告前收回工程款480万!
导读:
法律依据:双方建设工程《合同书》专用条款第26条工程款(进度款)支付约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招标人支付至全部工程款(招标人将有关工程竣工结算资料审核完成,报县财政评审中心进行评审后的审定值)的7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第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应依法加强对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建设单位不得将未完成审计作为延期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法律依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3条第2款规定,“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合同约定以行政审计、财政评审作为工程款结算依据的,按照约定处理。
建设工程领域,针对政府投资或国有资本投资的项目,建设单位约定工程款结算以政府审计结论为依据已成合同必备选项。因此,实践中以政府审计未完成为由拖欠工程款也成为常态!
2013年7月4日,某建工集团与某街道办事处签订《合同书》,由该建工集团承揽某素质教育中心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合同约定工程总价款为42615510.87元,因施工过程中存在增量和变更,最终经双方确认的结算价为43704217.01元。建工集团依约完成了合同义务,工程验收合格,并于2016年2月23日投入使用。
但该街道办事处主张双方合同约定工程款以审计为准,因审计尚未完成不具备支付条件,故始终拒绝支付工程尾款共计约500万元!鉴于实际审理中类案的判决多对施工方不利,北京天用律所作为建工集团的委托代理人,在开庭前整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尤其是当地审计部分相关规定,并就此与主审法官多次沟通,引导法官审理方向。
天用律师在庭审中充分表达我方主张收回工程款诉求的重要法律依据,其中包括:
一、审计不能作为无限延期支付工程款的合法理由。本案中的街道办事处有故意延迟或妨碍提交审计等情况,导致不能及时出具审计报告,这种情况不能作为此涉政工程完工后无限延期支付工程款的合法理由。也就是说街道办事处应该支付我方当事人工程款。
法律依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3条第2款规定,“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合同约定以行政审计、财政评审作为工程款结算依据的,按照约定处理;但发包人故意迟延提交审计或妨碍审计条件成就,以及行政审计、财政评审部门明确表示无法进行审计或无正当理由超出合同约定的审计期限三个月,仍未作出审计结论、评审意见的,当事人申请对工程造价进行司法鉴定,应当准许。《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第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应依法加强对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建设单位不得将未完成审计作为延期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
二、发包人不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财务决算,视为支付条件成就。此案中,街道办事处没有在法律的规定期限内办理财务结算,就视为支付工程款的条件成就,理应支付施工方建设集团的工程款。
法律依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采用建设方式配置资产的,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并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附条件的合同/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经成就。”《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第369号文件》第14条第三项:工程竣工结算审查期限之规定工程结算报告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应当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60天。
三、合同约定的付款期已过,原告有权利要求支付工程款。此涉政工程验收合格并于2016年2月23日投入使用。根据合同约定,被告工程款的支付截止时间应不晚于竣工验收合格之后起2年,即2018年2月22日。所以我方建工集团有权利要求对方支付工程款。
法律依据:双方建设工程《合同书》专用条款第26条工程款(进度款)支付约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招标人支付至全部工程款(招标人将有关工程竣工结算资料审核完成,报县财政评审中心进行评审后的审定值)的70%。剩余款项分两年还清(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算起)”;通用合同条款第14.2条关于竣工结算审核约定,“发包人应在签发竣工付款证书后的14天内,完成对承包人的竣工付款”。
审 理 结 果:
本案中法院最终支持了我方委托人要求对方支付480万元工程款以及相应利息的主张,我方胜诉!法官也向委托人表示,该案在当地法院无在先判例,如果委托人资料准备不充分的话,事实上不易支持委托人诉求。正是因为天用律所收集了充分且有力的证据,为当地此类涉政工程未出具审计报告就成功收回工程款案例开了先河,获得了法院的支持!
案例来源: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以上为天用律所办理过的真实案例,为确保个人和商业隐私,文中所有人物的名字均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