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什么情况下才有

导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企业裁员或者事业单位解散被辞退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给予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Severance pay),是指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企业向其支付的经济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因企业裁员或者事业单位解散被辞退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给予经济补偿:
· 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年不满十年的,按其月工资额的二倍计算;
· 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的,按其月工资额的三倍计算。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劳动者才有资格申请经济补偿金呢?
1. 企业倒闭、破产
如果一家企业因个人破产、官司、打击等原因关闭,此时企业裁员解散,劳动者即使没有违反劳动合同,也需要予以经济补偿。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法院可以确定企业倒闭时员工的基本生活费,让员工领取破产企业担负的劳动补偿费。
2. 企业裁员
企业裁员指的是企业因战略调整、产能结构调整等原因裁掉员工。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给予员工经济补偿金。
3. 合同期满未续签
如果劳动者在一家企业连续工作一年,而合同时限期已满却没有被续签,那么劳动者也可以申请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法规定,如果劳动者的合同到期(不含试用期),但企业未经过劳动者同意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提出续签,导致劳动合同到期后未予以续签的,劳动者同样有权申请经济补偿金。
4. 工作场所搬迁或关闭
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企业需要把原有的工作场所迁移至其他地方或者关闭,则劳动者依然可以享受到经济补偿金。这种情况下,一般会根据工作年限和月薪水平来计算经济补偿金。
5. 个人和企业无过错的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劳动者因为个人原因需要辞职,或者企业因为经营状况等原因提出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也需要给予员工经济补偿。
综上所述,经济补偿金不是每个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到的,只有在企业裁员、关闭或者不续签合同等特殊情况下,劳动者才有资格申请经济补偿金。而且,经济补偿金的金额计算依据工作年限和月工资来定,员工应该与企业协商,按照法律规定,合理计算出自己的经济补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