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后撤诉有什么影响,起诉后撤诉怎么处理
导读:
起诉的撤回视同未起诉,虽说撤诉原因没有具体要求,但撤诉一定要谨慎行事!撤诉的影响有哪些?可以在撤诉后重新起诉或上诉吗?
起诉的撤回视同未起诉,虽说撤诉原因没有具体要求,但撤诉一定要谨慎行事!撤诉的影响有哪些?
撤诉是否影响诉讼时效
权利人起诉后又申请撤诉,表明放弃对请求权的行使,不再要求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众所周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不行使权利,超过诉讼时效,有可能产生不利后果。那起诉后撤诉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举个例子:甲借给乙10万元,在约定还款期限内,乙没有把钱还上。甲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提起诉讼,要求乙偿还欠款。诉讼过程中,甲自称已经与乙协商好还款事宜,申请撤诉,法院作出了准许撤诉的裁定。后来,甲再次提起诉讼,乙以甲撤诉后诉讼时效未中断,现诉讼时效已过为由进行抗辩。
一般来说,被告以超过诉讼时效抗辩的,法院受理后会查明期间是否有中止、中断、延长事由,若行使权利超出诉讼时效,则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提起诉讼属于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持续性事由,故应以程序终结之时重新计算诉讼期间。也就说,权利人申请撤诉并经法院审查予以同意引起诉讼程序终结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书送达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一般情况下,除离婚案件外(离婚案件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撤诉,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须间隔六个月才能再次起诉离婚),撤诉后又起诉的,没有时间间隔限制。
起诉后撤诉影响
不论是当事人申请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的,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①诉讼程序终结;
②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
③诉讼费用由原告或上诉人负担。
总之,如果撤诉后反悔的,可以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起诉。但怠于行使权利超过诉讼时效可能会导致权益无法保障。在诉讼时效已经超过的情况下,可以用合法合规的方式规避诉讼时效,以追讨债务为例,债权人可以在取得借款人同意履行后,对原债务重新确认的证据后再行起诉。
起诉后撤诉影响:可以在撤诉后重新起诉或上诉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六条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原告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
行政诉讼案件中,原告在撤诉以后不能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但是如果原告是对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准予撤诉的裁定不服或者认为其有错误的,则可以提出再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