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的除斥期间
导读:
合同解除权除斥期间有多长时间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而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
除斥期间是什么意思?期间为多久?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除斥期间是权利人享有的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实体民事权利的存续期间,超过这个期间,则权利消灭。
2、除斥期间可以由法律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如《民法典》第1124条规定,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60日内未做出接受遗赠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权。当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合同解除的行使条件和期限。
3、除斥期间一般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如撤销权期限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但如果自行为发生之日超过五年,权利人才知道撤销事由,也不能再行使撤销权。
4、除斥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一旦起算除斥期间,不能像诉讼时效可以中止、中断和延长,除斥期间届满,权利消灭,所以它也叫“不变期间”。
合同解除权除斥期间有多长时间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具有如下特点:
1、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2、除斥期间消灭的是权利人享有的实体民事权利本身,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3、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行使某项权利的期限,以权利人不行使该实体民事权利作为适用依据。
4、除斥期间是自相应的实体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5、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合同除斥期间1年是什么意思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依法确定的对于某种权利所预定的存续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所以,房屋买卖合同除斥期间是指履行合同的期间,在这期间没有履行房屋买卖合同,是可以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在合同法中,除斥期间为一年。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九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违约和侵权的除斥期限
违约方不承担违约责任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而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除斥期间根据不同的权利类型而定,以下列举部分除斥期间的时长:
1、可撤销或可变更民事行为的撤销或变更权,自行为成立之日起超过1年而消灭。
2、相对人催告后法定代理人追认权行使的1个月期限。
3、相对人催告后被代理人追认权行使的1个月期限。
4、债权人对侵害行为行使撤销权的1年和5年期限。
5、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是什么
在合同法中,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是指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的期间。如果当事人没有在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期间内行使解除权,则该解除权将失效,合同将继续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四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因此,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是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如果解除权人在一年内没有行使解除权,或者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解除权,则该解除权将失效。需要注意的是,除斥期间是固定的,不因任何原因而延长或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