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参与民间借贷的处理
导读:
但是和管理和服务对象产生可能影响领导干部公正执行公务、廉洁行使职权的借贷行为则属于违规,民间借贷资金来源违法如何处理法律主观: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 借贷合同 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算违法,2、 民间借贷 的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利息是合法的,但是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律规定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只要公务员不参与经营,不担任营利性组织职务,其合法的经济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现行法律没有并明确禁止公务员参与民间借贷的行为。
公职人员参与民间借贷违法吗
法律分析:正常的借款与民间借贷行为,并不违规违纪。但是和管理和服务对象产生可能影响领导干部公正执行公务、廉洁行使职权的借贷行为则属于违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 以本人、亲属或他人名义,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以借为名,长期不还,实为利益输送的行为;
2. 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无息、低息向他人借款或高息出借资金的行为;
3. 与管理服务对象进行资金借贷,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行为;
4. 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有偿为他人提供担保或要求他人提供担保的行为;
5. 组织、从事、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行为;
6. 其他违反纪律规定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借贷行为。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九十条 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住房、车辆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民间借贷的事情,被告人报警说是诈骗案,派出所受理了?
首先,民间借贷属于民事纠纷,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诈骗是编造虚假的理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其次,民间借贷是属于民事纠纷案件,属于法院管辖。诈骗的构成要件是虚构事实及隐瞒真相,对别人的财产非法占有,才构成诈骗罪,属于公安机关受案范围,由公安机关直接管辖处理。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因借款人与贷款人达成借贷协议,由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而产生的纠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公私财物。诈骗罪的行为主体通过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觉而“自愿”交出财物。
故,可根据金额与案件事实进行判断和裁定。
公务员参与民间借贷怎么处理
公职人员进行民间借贷的,如果公职人员逾期不还款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公职人员还款,如果不还款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公务员参与一般的民间借贷,只按民事主体一般原则承担民事责任,不受处分。只要公务员不参与经营,不担任营利性组织职务,其合法的经济行为是受法律保护的,现行法律没有并明确禁止公务员参与民间借贷的行为。
民间借贷资金来源违法如何处理
法律主观:
双方约定的利息超过 借贷合同 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算违法。 1、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借贷 合同成立 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 民间借贷 的出借人与借款人约定利息是合法的,但是约定的利息超过法律规定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法律客观:
民间借贷的合法性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但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因此,民间借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同样受到法律保护,而超出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高利贷的资金价格都是指1元钱一个月的月息,6分相当于年利率72%,1毛则接近120%,比5.31%左右的银行借贷(年)利率至少高出14倍。一毛的月息,换算成年利率就是120%,而现行的银行贷款年利率为5.31%(2008-12-23贷款利率)。一毛的月息(10%)。10×12=120%。
警察会协调债务纠纷?
法律主观:
不管理。 民间借贷纠纷 属于 民事纠纷 ,公安部有规定,严禁公安机关插手民事纠纷,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管民间借贷纠纷,根据公安部相关规定,公安不能插手合同、 债务 等 经济纠纷 案件,除非涉及人数众多,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集资诈骗等犯罪,公安机关才会介入。普通的 债务纠纷 ,借款不还等公安机关不会处理,只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