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法
导读:
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法1、不具备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却与对方以平等主体签订合同,常见的是不具备法人资格却以法人资格签约,发生经济纠纷后,订立合同者不出面,却以另一位所谓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出面周旋,装聋作哑,拖延敷衍。对合同约定的经营业务的全部过程和完全可能性要有充分的估计,经磋商后立为条款,避免发生问题后的再商洽。一般不太紧急的,可通过正常的经济诉讼来解决;紧急的可申请法院采服财产保全等强制措施;发现对方涉嫌犯罪的,可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那么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法。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法1、不具备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却与对方以平等主体签订合同,常见的是不具备法人资格却以法人资格签约,发生经济纠纷后,订立合同者不出面,却以另一位所谓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出面周旋,装聋作哑,拖延敷衍。对合同约定的经营业务的全部过程和完全可能性要有充分的估计,经磋商后立为条款,避免发生问题后的再商洽。一般不太紧急的,可通过正常的经济诉讼来解决;紧急的可申请法院采服财产保全等强制措施;发现对方涉嫌犯罪的,可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关于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法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合同纠纷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合同欺诈的常见手法
1、不具备对外签订合同的资格,却与对方以平等主体签订合同,常见的是不具备法人资格却以法人资格签约,发生经济纠纷后,订立合同者不出面,却以另一位所谓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出面周旋,装聋作哑,拖延敷衍。
2、不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却与对方签订大额合同,套取资金和物资。
3、“皮包公司”和“作坊企业”夸大字号,欺骗对方。如有的企业只是一个小作坊,却挂靠知名企业或行政机关,给人造成假象,引透对方签订大额合同。
4、设置语言陷阱,让对方有口难言。在合同条款的语言表述上,有的故意留下歧义,在签约时作一种解释,在履行时又作另一种解释,让对方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状。
5、故意设优惠条款,引诱对方自投罗网。有的合同一方提出的条件很透人,让对方觉得有大利可图,于是在其他方面放松戒备,上当受骗。
6、采取突然变更合同条款的方式,让对方措手不及;或订立明知对方不能履行的合同,以获取违约金或赔偿金。有的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先设立可以变更的条款,然后在估计对方不能随之变更时突然提出变更关键条款,使对方进退两难。有的明知对方无法履行合同,便加大违约或赔偿责任。待对方签约后,索取大额的赔偿金和违约金。
二、应对措施
(一)、签约前的审查
1、严格考查对方的主体资格,不轻信对方,不和来历不明或未加证实的一方订立经济合同,发生经济往来。
2、严格论证对方的履行能力,不订立与双方履行能力不相适应的合同。
3、严格核算合同的获利情况,对一份具体的合同业务要放在普遍性的背景中核算获利情况,如某份合同的获利大大超过同类业务的一般获利率,就应该进一步论证其真实性,不能只考虑利润而忘记了风险。
4、严格设立合同的补救条款,补救条款又称违约条款或保证条款,也就是假设合同不得履行,对方以什么可能的方式补救己方遭受到的损失。
(二)、注意合同条款内容
1、合同必须合法。即保证订立的合同是法律上的有效合同,因为只有有效合同才是纠纷发生时处理的依据。
2、合同必须规范。即订立合同必须有规范的手续、规范的程序、规范的样式,除数额较小即时履行的业务外,一般都要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不能草率从事。
3、合同条款要完整。对合同约定的经营业务的全部过程和完全可能性要有充分的估计,经磋商后立为条款,避免发生问题后的再商洽。
4、合同语言要精确。表述的语言既要简明扼要以全面周到,不能有歧义。能用数据表达的不用文字叙述,特别是对时间、规格、数量等的限制要十分明确,不能笼统地用“前”、后“以上”“以下”等模糊语言。
5、合同资料要严加保管。对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与对方发生的一切往来资料要全部归档保管,尽量不与对方搞无书面记裁的交流,如电话、口头协议等。另外,即使是合同全部履行后,资料也要保管一段相当的时间,防止对方挑起事端,方便追寻责任。
6、最后,发生纠纷或发现风险可以存在后,要及时依法解决问题,不能乱找渠道,贻误时机。一般不太紧急的,可通过正常的经济诉讼来解决;紧急的可申请法院采服财产保全等强制措施;发现对方涉嫌犯罪的,可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三)、建立合同管理制度,防范合同欺诈陷阱
出现合同风险和合同欺诈行为,几乎都与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有关。凡是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的企业都为诈骗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已的具体情况,对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合同签订等程序和审批制度;查询对方资信制度;合同专用章与合同文本管理使用制度;合同履行监督检查制度及报批制度等等。特别是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定期监督检查最为必要,严格执行此制度,可掌握合同履行的真实现状,对有问题的不能如期履行的合同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于尚未履行或部分未履行的合同,要派人专门了解情况,检查督促,研究制订保证如期履行的计划;对于应收账款,要区别情况分别处理,必要时应运用包括法律程序在内的手段和措施,尽快加以解决,以防因拖欠而受骗;对于已被骗走的货款或商品,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案。
(四)、合同纠纷的处理
合同纠纷,顾名思义,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释、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而引起的所有争议。合同纠纷的范围广泛,涵盖了合同的成立到终止的整个过程。
具体说来,合同的纠纷有:合同的效力,即合同是否有效之争议;合同是否已按约履行之争议;合同违约责任应当由何方承但及承担多少之争议;合同是否可以单方解除之争议。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之后,理想的状态是当事人各自分别按照合同规定之内完成应履行之义务,直到合同圆满终止。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原因——既有合同当事人主观的原因,也有情势变迁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于合同纠纷,有些可由当事人协商加以解决,有些却协商不了,就可能会使一方当事人诉诸仲裁或诉讼。一旦纠纷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甚至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合同纠纷能够避免则尽量予以避免。因此,应先了解一下合同纠纷的成因,以便对症下药。
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仲裁。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