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定金比例是怎样

导读:
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则定金合同无效。因此在签订定金合同时应注意审查主合同是否有效,以保证所签订的定金合同有效。定金合同签订时的主体应当与主合同的签订主体保持一致,因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体不一致,定金合同则无法起到担保的作用。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所以合同当事人应当在定金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方式。定金的具体数额应当由当事人约定,但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无效。在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在发生争议时才能便于执行。那么合同定金比例是怎样。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则定金合同无效。因此在签订定金合同时应注意审查主合同是否有效,以保证所签订的定金合同有效。定金合同签订时的主体应当与主合同的签订主体保持一致,因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体不一致,定金合同则无法起到担保的作用。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所以合同当事人应当在定金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方式。定金的具体数额应当由当事人约定,但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无效。在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在发生争议时才能便于执行。关于合同定金比例是怎样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合同纠纷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因此,按照上述法律的规定,购房认购书中规定的购房定金的比例不应当超过购房款的20%。比如,购房者要买的商品房的价格是100万元,那么认购书中规定的购房定金就不能超过20万元。
2、司法解释第119条规定,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该规定说明定金合同是实践合同,只有定金交付另一方当事人接受后,定金合同才成立。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只有签订合同的定金才具有法律效力。商品房交易中的定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前或支付房款前,由购房者向开发商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
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则定金合同无效。因此在签订定金合同时应注意审查主合同是否有效,以保证所签订的定金合同有效。
定金合同签订时的主体应当与主合同的签订主体保持一致,因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体不一致,定金合同则无法起到担保的作用。
根据《担保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
合同当事人应在定金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交付定金,因此在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时,必须明确、具体。
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所以合同当事人应当在定金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的方式。
定金的具体数额应当由当事人约定,但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无效。
签订定金合同应当标明“定金”字样。“订金”、“诚意金”、“预付款”、“认购金”等字样不具备定金的性质,不发生定金的效力。
违约金属于违约责任,定金则属于担保方式,两者不能混同。《合同法》第116条 对违约金和定金的适用做出了具体规定。
在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在发生争议时才能便于执行。
合同中没有关于合同解除、终止或提前终止的条款,将造成签订合同容易,解除合同困难的状况。因此,有关合同解除、终止和提前终止的条款应力求细化、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