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没去算共同犯罪吗

导读:
所以一人没有参与犯罪只有一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种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在这种场合中共同犯罪人没有分工均直接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所以一人没有参与犯罪只有一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首先被认定为胁从犯的可以减轻处罚。
根据现行法的规定如果能够证明本人没有犯罪的故意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如常见的暴露隐私以家人要挟等情况下违背真实意愿参加到犯罪活动中的可以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由于胁从犯的处罚相对来说是较轻的一些人在实施了犯罪之后会以自己是受胁迫的来为自己开脱其实并不能单从口说来判断的。胁从犯的认定必须是主观上不愿意不过实际却参加到共同犯罪中而且虽然参与到共同犯罪中但犯罪行为是比较消极不具有主动性。
其次行为人实施的下列行为不能认定为胁从犯
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也就无胁从犯之说
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此时行为人实施犯罪已经是由被动到主动
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直接认定为胁从犯要具体分析行为人的识别能力对结果是否能预料到来确定。
(一)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情形
1、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这种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两个以上的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即刑法理论中所谓的单位共同犯罪。
3、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这在刑法理论中通常谓之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
(二)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共同行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三种情形
1、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共同作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而构成共同犯罪比如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死共同不作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未履行应当履行的义务而构成的共同犯罪比如儿子、儿媳共同遗弃年迈无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即共同犯罪人中有人系作为行为有人系不作为行为例如铁道养护工甲与乙事先合谋破坏铁路设施在乙实施破坏作为时甲佯装熟睡不履行其职责。
2、共同直接实施犯罪。在这种场合中共同犯罪人没有分工均直接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3、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有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在这种场合中各人的行为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征是
1、共同的认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实施犯罪二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且也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也会引起某种危害结果三是各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共同的意志因素。其中共同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直接故意共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共同间接故意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有的基于希望有的则是放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