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驶致死是否过失犯罪

导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三应当注意的是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二是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那么酒后驾驶致死是否过失犯罪。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酒后驾驶致死是否过失犯罪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不是过失犯罪明知自己酒后还驾驶机动车是属于故意犯罪的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过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忙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
三应当注意的是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二是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