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

导读: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怎么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那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怎么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关于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
怎么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情节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实践中肇事者逃逸的动机也有其他表现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这种情形必须在司法实践中加以区别对待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