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从犯罪构成理论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

翁玉素律师2022.02.04580人阅读
导读:

在本案中,先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此后的不作为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两者之间具有牵连关系[注3]。但是行为人逃逸时,因为交通肇事行为已结束,所以不存在侵犯上述客体的问题,仅仅是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了。综上,我们看出来,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方面已与交通肇事行为大相径庭了,如此一个行为不应该构成交通肇事的加重情节,而应该另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逃逸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行为不能构成牵连犯,而是两个行为,两个犯罪构成,应构成两罪。那么从犯罪构成理论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在本案中,先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此后的不作为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两者之间具有牵连关系[注3]。但是行为人逃逸时,因为交通肇事行为已结束,所以不存在侵犯上述客体的问题,仅仅是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了。综上,我们看出来,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方面已与交通肇事行为大相径庭了,如此一个行为不应该构成交通肇事的加重情节,而应该另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逃逸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行为不能构成牵连犯,而是两个行为,两个犯罪构成,应构成两罪。关于从犯罪构成理论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犯罪构成理论看“因逃逸致人死亡”行为构成故意杀人

首先我们探讨该行为的主观方面。交通肇事罪的主观罪过无疑是过失,而对于逃逸的心理状态,从字面看,似乎此行为既有可能是间接故意(即放任被害人死亡),也有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相信有他人来救助被害人)。对此,北大教授储*植认为行为人逃逸时的心理状态是故意(一般是间接故意)。储认为只要我们再看看《解释》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就清楚了罪过形式,因为其他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能构成共犯,而过失犯罪没有共犯,那唯一的解释就是逃逸致人死亡行为人的心理状态是故意[注1]。对此,我深以为然。

其次,在客观方面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应是不作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注2]。行为人逃逸时因为他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将被害人撞伤)使其负有救助被害人的义务。行为人救助义务不仅仅来源于其先咎行为,而且他还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救助义务,《道路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已负有救助义务,但他却不实施这义务,而发生了危害社会的后果,明显符合不作为犯的定义。陈*良在谈到不作为犯罪时也举例:汽车司机违章行车肇事将人撞成重伤,置被害人生命危险于不顾而仓皇逃逸,致使被害人延误抢救时间而死亡。在本案中,先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此后的不作为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两者之间具有牵连关系[注3]。我们暂且不去管是否构成牵连犯,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不作为犯罪的性质是相当严重的,理论上就是故意杀人。

再次,我们再探讨一下逃逸行为的侵害对象,其犯罪对象是交通肇事行为的被害人,一般而言,交通肇事的对象是不特定的,而逃逸行为的对象因为有了先行行为,所以对行为人来说已是特定化的了。所以,在犯罪对象上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对象与交通肇事的对象不相同了。

第四,犯罪的客体上交通肇事与逃逸致人死亡的客体也不一致,交通肇事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和交通运输的安全[注4]。但是行为人逃逸时,因为交通肇事行为已结束,所以不存在侵犯上述客体的问题,仅仅是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了。

综上,我们看出来,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方面已与交通肇事行为大相径庭了,如此一个行为不应该构成交通肇事的加重情节,而应该另构成故意杀人罪。

逃逸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牵连犯,那么牵连犯的处罚原则是从一重处罚,上述两行为也应该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根据刑法理论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而犯罪的方法、或者结果又牵连地触犯了其他犯罪[注5]。行为人在交通肇事时因为是过失,所以根本无犯罪目的,与逃逸行为不可能出于一个目的。所以逃逸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行为不能构成牵连犯,而是两个行为,两个犯罪构成,应构成两罪。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应当分别定罪,两罪并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 确实过了诉讼期了,除非检察院愿意再起诉,理论上有交通事故认定书就可以让对方车挂靠的公司和保险赔钱了,但是事已至此的话,只能去检察院那里磨了。
  • 逃逸致人死亡的驾驶证怎么处理

    崔玉君律师

    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

    崔玉君

    逃逸致人死亡的驾驶证怎么处理

    内容:根据《解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那么逃逸致人死亡的驾驶证怎么处理。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崔玉君律师
    2021.12.20292人收看
  • 张旭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462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房产纠纷、建设工程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应当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 “因逃逸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

    龙珊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龙珊

    “因逃逸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

    内容:所以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因逃逸致人死亡”不应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而应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笔者认为,《刑法》第133条规定的因逃逸致人死亡,从发生状态上看是交通肇事的延续,是对前行为的加重情节。比较两种犯罪行为的差别,不能仅凭主观方面的相似,就认定行为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这是不符合犯罪构成主客观统一的理论,也是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从客观方面讲,如果行为人构成故意杀人罪,那么就要求行为人的行为是导致伤者死亡的排他性原因。而显然“因逃逸致人死亡”并不能产生这种完全排他的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受害人是可以有获得其他人救助的可能性的。那么“因逃逸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是什么。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龙珊律师
    2022.02.04322人收看
  • 王熙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941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债权债务、建设工程、民间借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应这样界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因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张旭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张旭

    因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内容:因逃逸致人死亡定哪种罪正确认定和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于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操作都大有裨益的。实践中发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色色,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应当分别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理。行为人虽有逃逸行为,但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对行为人的行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其二行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尽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顾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导致多人死亡,主观故意由过失转化为故意,其行为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属于危害公共安全,对行为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那么因逃逸致人死亡定什么罪。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张旭律师
    2022.02.04430人收看
  • 荣静月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193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你好,如果办案机关不作为可以向当地检查部门进行投诉或采取信访途径,要求办案机关予以重视。
  • 逃逸致人死亡是什么意思

    郭铭芝律师

    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

    郭铭芝

    逃逸致人死亡是什么意思

    内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解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那么逃逸致人死亡是什么意思。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郭铭芝律师
    2021.12.2067人收看
  • 于海明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0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婚姻家庭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律师回复中...
  • 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赵金保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赵金保

    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如何认定

    内容: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怎样认定正确认定和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对于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操作都大有裨益的。实践中发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色色,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应当分别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理。行为人虽有逃逸行为,但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对行为人的行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那么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受害人伤重死亡刑事责任如何认定。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赵金保律师
    2022.02.04800人收看
  • 姚平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916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婚姻家庭、房产纠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交通逃逸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

    王学瑞律师

    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

    王学瑞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量刑,交通逃逸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

    内容:2、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逃逸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1、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这个案例中,甲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又具有逃逸和致人死亡的情节,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王学瑞律师
    2023.10.12403人收看
  • 王学瑞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77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建设工程、债权债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不得以交通肇事逃逸定罪的情况有哪些

    周春花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周春花

    不得以交通肇事逃逸定罪的情况有哪些

    内容:处罚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那么不得以交通肇事逃逸定罪的情况有哪些。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周春花律师
    2022.02.04946人收看
  • 邢颖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299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民间借贷、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没尸检能定罪吗

    陈宗琼律师

    陈宗琼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没尸检能定罪吗

    内容: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没尸检能定罪吗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五条“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那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没尸检能定罪吗。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陈宗琼律师
    2022.02.04407人收看
  • 陈明月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47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跑行为人构成何罪

    孔孟廷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孔孟廷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跑行为人构成何罪

    内容:在此,行为人对先前肇事后果不知,即使被害人死亡,但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故意,也不能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因此,本案被告人赵某的行为应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跑行为人构成何罪。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孔孟廷律师
    2022.02.04531人收看
  • 元甲交通律师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412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是怎样的

    姚平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姚平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是怎样的

    内容:对于新增加的第三个罪刑阶段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理论界与实践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第二,“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第三,是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量刑是否要以逃逸行为之前的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为必要前提,第四,是“新刑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是否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的情况。其四,“因逃逸致人死亡”因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二次交通肇事: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那么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是怎样的。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姚平律师
    2022.02.04789人收看
  • 孔孟廷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婚姻家庭、房产纠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有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和责任

    王熙律师

    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

    王熙

    有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和责任

    内容: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至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那么有关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和责任。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王熙律师
    2022.01.2695人收看
  • 郭铭芝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64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建设工程、债权债务、交通事故、合同纠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以后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问题

    元甲交通律师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元甲交通律师

    交通肇事以后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问题

    内容:在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以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十分复杂如何理解“逃逸致人死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分歧还是特别大的。按此种观点凡交通肇事以后无论何种情况导致他人死亡的均定交通肇事罪处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不适用“交通肇事以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在此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与逃逸行为因为性质的不同就被分割为两个完全彼此独立的行为而且各自符合成立罪名的条件应定交通肇事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对此类情况可以分为二种情况分析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间接故意致被害人死亡而交通肇事行为又不成立犯罪的可以定故意杀人罪。那么交通肇事以后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元甲交通律师律师
    2022.01.26642人收看
  • 李孟阳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457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不赔偿怎么办

    林艳英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林艳英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不赔偿怎么办

    内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那么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不赔偿怎么办。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林艳英律师
    2021.12.20499人收看
  • 毋磊颖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0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婚姻家庭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从犯罪构成理论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

    陈明月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陈明月

    从犯罪构成理论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

    内容:在本案中,先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此后的不作为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两者之间具有牵连关系[注3]。但是行为人逃逸时,因为交通肇事行为已结束,所以不存在侵犯上述客体的问题,仅仅是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了。综上,我们看出来,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要件方面已与交通肇事行为大相径庭了,如此一个行为不应该构成交通肇事的加重情节,而应该另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逃逸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行为不能构成牵连犯,而是两个行为,两个犯罪构成,应构成两罪。那么从犯罪构成理论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陈明月律师
    2022.02.04580人收看
  • 许瑞林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0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交通事故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 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

    张芸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

    张芸

    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

    内容:根据该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反而逃离事故现场,弃被害人于不顾而造成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死亡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在具体认定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时,应当特别注意把握两方面的要件:一是主观要件;二是客观要件。在主观上,“因逃逸致人死亡”要求行为人逃逸时,其主观上对被害人的死亡只能是过失,而不是故意。如果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已的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的死亡,并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则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那么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张芸律师
    2022.02.04802人收看
  • 崔玉君律师

    主任律师
    • 帮助过 1202
    • 好评率 100%
    • 5 分钟响应

    擅长:债权债务、合同纠纷、民间借贷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用户这样评价她:

    • 非常细心
    • 专业负责
    • 很有耐心
    • 放心律师
    • 经验丰富
翁玉素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真人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213位律师在线
  • 已服务23.5万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