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离现场
导读: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离现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一般情况下,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即标准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民事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如何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离现场。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离现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一般情况下,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即标准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交通肇事民事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关于如何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离现场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交通事故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离现场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这说明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即交通肇事行为产生以下五方面的行政义务:一停车义务;二保护现场;三抢救伤者和财产;四报警;五听候处理。逃离事故现场是对该行政义务的不履行,对逃离事故现场应作狭义的理解,即交通肇事后离开了事故现场,逃离事故现场违背了交通肇事后的行政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并不必然承担逃逸的刑事责任。
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考察,逃离事故现场的原因和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即标准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但是逃离事故现场有时是肇事者害怕伤者亲属或者围观群众殴打而暂时离开现场;也有可能肇事者饮酒为了逃避交通警察对事故的责任认定暂时离开现场,醒酒之后又主动到案;有些情况,肇事者本人也受伤了,离开事故现场去医院治疗同时拨打了110和120;或者肇事者看到伤者急需救助而和伤者一起到医院抢救离开了现场;也有可能离开现场后找人顶包。
交通肇事民事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