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合同的风险如何防范?
导读:
保证合同是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合同,保证合同中对期限以及保证的范围是有所规定的。并且保证合同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有可能会变成无效的。一般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合同的格式错误,以及对合同中的条款有异议。为避免所签订的保证合同无效或者发生纠纷,在签订过程中还应注意防范风险发生,具体的对策有:1、注意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根据《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担保人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那么保证合同的风险如何防范?。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保证合同是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合同,保证合同中对期限以及保证的范围是有所规定的。并且保证合同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有可能会变成无效的。一般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合同的格式错误,以及对合同中的条款有异议。为避免所签订的保证合同无效或者发生纠纷,在签订过程中还应注意防范风险发生,具体的对策有:1、注意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根据《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担保人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关于保证合同的风险如何防范?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保证合同是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合同,保证合同中对期限以及保证的范围是有所规定的。并且保证合同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有可能会变成无效的。一般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有合同的格式错误,以及对合同中的条款有异议。
为避免所签订的保证合同无效或者发生纠纷,在签订过程中还应注意防范风险发生,具体的对策有:
1、注意审查保证人的主体资格
根据《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担保人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具备上述能力的不能成为担保人。我国法律对担保人的主体资格作了限制性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不得成为担保人;企业法人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也不能成为担保人。但有法人书面授权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担保。需要说明的是,有资格作为担保人对外签订担保合同的主体仅限于两类,即经批准有权经营对外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除外)和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非金融企业法人,包括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2、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降低信用风险
企业担保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从客观上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时要通过对被担保企业的信用品质进行评估审查其信誉程度,从而了解被担保企业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了解被担保企业提供的付款记录,判断其是否具有按期足额偿还债务的良好信誉。同时,担保企业还可以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即其资产数量、质量以及负债比例。也就是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指标来衡量,对被担保企业的变现能力、支付能力和财务实力有所了解,然后再以被担保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做补充,判断出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
3、加大对保证担保的管理力度
企业必须从严控制下属企业及分支机构或控股、参股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对外提供担保,某种意义上是对企业资产权益的一种处置方式。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应得到企业出资者的认可或授权。
4、适当运用反担保,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担保法》第4条规定: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谨慎的企业在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特别是在担保人与债务人并无直接的利益关系或隶属关系,而且对承担保证责任后追偿权能否实现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必须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运用反担保手段使保证人在代为清偿债务后,可以取得一种实在的求偿权,这种求偿权是有抵押物、质押物和留置物等具体指向的。所以,反担保是保障担保人将来承担责任后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实现的有利保证,同时反担保也是一种减少直接风险损失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