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妇女的侮辱罪最高判多少年?如何认定

导读:
侮辱罪怎么进行认定(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如果仅仅面对着被害人进行侮辱没有第三者在场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则不构成侮辱罪。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为本罪的侮辱对象但如果行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实际上是侮辱死者家属的则应认定为侮辱罪。侮辱罪能判多长时间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侮辱罪怎么进行认定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所谓人格尊严是指公民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声望、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而对自己或他人的人格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所谓名誉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望声誉是一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所谓名誉权是指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不构成侮辱罪。在公众场合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和本法第299条之规定应以侮辱国旗、国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侮辱他人的行为。行为的主要手段有,
(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2)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2、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所谓“公然”侮辱是指当着第三者甚至众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公然并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场。如果仅仅面对着被害人进行侮辱没有第三者在场也不可能被第三者知悉则不构成侮辱罪。因为只有第三者在场才能使被害人的外部名誉受到破坏。
3、侮辱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为本罪的侮辱对象但如果行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实际上是侮辱死者家属的则应认定为侮辱罪。
4、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虽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严重只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手段恶劣后果严重等情形如强令被害人当众爬过自己的跨下当众撕光被害人衣服给被害人抹黑脸、挂破鞋、带绿帽强拉游街示众当众胁迫被害人吞食或向其身上泼洒粪便等污秽之物当从胁迫被害人与尸体进行接吻、手淫等猥亵行为因公然侮辱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者自杀身亡多次侮辱他人使其人格、名誉受到极大损害对执行公务的人员、妇女甚至外宾进行侮辱造成恶劣的影响等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构成本罪主体。对于以期刊杂志刊登侮辱、诽谤他人文章的根据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24日发布的期刊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第36条规定任何期刊凡违反本规定刊登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的由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区别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收入、停止出售、没收或销毁违法期刊、定期停刊、停业整顿、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侮辱罪能判多长时间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五)年满三十周岁。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四百二十一条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部分债权转让的,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