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网络名誉权侵害受害人该如何维权
导读: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遭受网络名誉权侵害受害人该如何维权1、保全证据鉴于电子证据极易进行更改,一旦发现网络侵权事件,受害人要第一时间采取技术手段对网络数据进行保存,强烈建议通过公证的方式保存行为人侵权的证据,包括侵权人发表在网站、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qq群聊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受害人在网络空间遭受到污蔑、侮辱、诽谤、漫骂的言论,被公开泄露隐私等造成名誉权受到侵害,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遭受网络名誉权侵害受害人该如何维权?在网上侵犯他人名誉权有哪些法律后果?
遭受网络名誉权侵害受害人该如何维权
1、保全证据
鉴于电子证据极易进行更改,一旦发现网络侵权事件,受害人要第一时间采取技术手段对网络数据进行保存,强烈建议通过公证的方式保存行为人侵权的证据,包括侵权人发表在网站、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qq群聊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这些证据无论是用于起诉还是报警,都非常重要和关键。
2、及时报警
在发生侵害自己人身或财产的无论何种行为时,受害人第一时间想到报警是公众法治思维提高的表现。在遭遇网络名誉权侵权事件时同理,受害人应及时寻求公安机关的保护。根据受害人的陈述,公安机关决定是否受理立案。
如经公安机关查证,行为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事实清晰、证据充分,将对行为人予以相应行政处罚。如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没有违法事实,将终止调查。无论公安机关处理结果如何,均不影响民事诉讼的进行。公安机关的受案回执,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
3、提起民事诉讼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基于人格尊严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受害人在网络空间遭受到污蔑、侮辱、诽谤、漫骂的言论,被公开泄露隐私等造成名誉权受到侵害,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受害人可以通过自行或委托专业律师提起民事诉讼。
在网上侵犯他人名誉权有哪些法律后果?
网络用户在社交媒体发布信息、与朋友交流中应当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不得突破法律的底线,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将面临行政拘留,情节严重甚至会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的民事责任,上述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关于网络名誉权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有:
停止侵害,即要求侵权人立即删除相应的侵权言论;
赔偿损失,例如赔偿受害人因起诉或寻求合理救济而支出的律师费、公证费等合理费用,或者赔偿受害人因侵权行为导致的社会评价的降低造成的损失,以及赔偿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精神痛苦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礼道歉的具体方式(当面、在报刊、网络媒体发表致歉声明等)、内容、期限(连续5-7天)应与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以消除侵权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受到毁损的名誉得到恢复。
2、行政责任
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散布他人隐私的将可能被处以行政拘留和/或罚款。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3、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涉嫌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