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同居时单方财产公证法院不认 共同公正才能生效

郭铭芝律师2021.12.17778人阅读
导读:

同居期间,女方独自去做了个财产公证,哪知最终两人的感情出现危机并为分财产打官司时,法院却没有认该公证。日前,大渡口区法院判决了这样的解除同居关系并分割财产案。同居财产应共有法院进行了调查。法院认为,周琳的个人婚前财产公证只有周单方签字,而财产又是在同居期间取得,所以该房产属于同居共同财产。昨日,大渡口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刘国祥称,处理同居共同财产,法院比照婚姻法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规定执行。同居期间进行财产公证时必须双方到场,双方还可以书面形式固定各自的财产证据。同居前的财产,只需所有人单方公证就具有法律效力。那么同居时单方财产公证法院不认。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同居期间,女方独自去做了个财产公证,哪知最终两人的感情出现危机并为分财产打官司时,法院却没有认该公证。日前,大渡口区法院判决了这样的解除同居关系并分割财产案。同居财产应共有法院进行了调查。法院认为,周琳的个人婚前财产公证只有周单方签字,而财产又是在同居期间取得,所以该房产属于同居共同财产。昨日,大渡口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刘国祥称,处理同居共同财产,法院比照婚姻法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规定执行。同居期间进行财产公证时必须双方到场,双方还可以书面形式固定各自的财产证据。同居前的财产,只需所有人单方公证就具有法律效力。关于同居时单方财产公证法院不认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婚姻家庭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同居期间,女方独自去做了个财产公证,哪知最终两人的感情出现危机并为分财产打官司时,法院却没有认该公证。日前,大渡口区法院判决了这样的解除同居关系并分割财产案。

同居六年今分手

王江与周琳原本是一对夫妻。结婚不到半年,因周想到澳门,遂提出假离婚。1999年9月,他们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双方在离婚协议中写明,双方无共同财产、也没有债权债务。

戏剧的是,结果周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前往澳门。之后,双方仍以夫妻名义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六年之后,因感情出现危机,王江于去年起诉到法院,要求解除与周琳的同居关系,并分得一套房屋。他的理由是,他们在同居期间购买了两套房屋,他理所当然应分割其中的一套。

女方单独去公证

周琳却表示,她和王只是有时居住在一起,并没有同居关系。至于那两套房屋,都是自己和父母出钱购买的,王要求分割的那套房屋是自己在2001年4月花10万元购买(官司期间评估为23万余元),房产证也是自己的名字。为了证明该房屋是她婚前的个人财产,她还在2003年4月30日到公证处进行个人婚前财产公证。

同居财产应共有

法院进行了调查。邻居证实,王、周二人在和邻居及其他群众相处时,一直以夫妻名义相称,相互之间也是以“老公”“老婆”称呼。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夫妻。由于两人离婚6年多一直未履行复婚手续,法院为此认定他们是同居关系。

法院认为,周琳的个人婚前财产公证只有周单方签字,而财产又是在同居期间取得,所以该房产属于同居共同财产。最后判决公证的房屋产权归王所有,王支付房款11万元给周琳。(当事人均为化名)

法官说法:财产公证为何无效

该案中的财产公证为何不能作为定案证据?

昨日,大渡口区法院民一庭庭长刘国祥称,处理同居共同财产,法院比照婚姻法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规定执行。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属于婚前个人财产,就推定为同居期间共同取得的财产。是否同居财产,主要看财产取得的时间:如果是同居之前取得的,另一方不应该分割;如果是同居期间共同劳动取得的,双方应当分割。同居期间进行财产公证时必须双方到场,双方还可以书面形式固定各自的财产证据。

同居前的财产,只需所有人单方公证就具有法律效力。

本案中,争议的房屋是两人同居期间取得,而周是单方公证,该公证不能证明是单方财产。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郭铭芝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74824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