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找律师

北京律师,专业团队, 200+云律所实力在线

解决
难题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化团队,全程跟进
一站式解决您的法律难题

直接找律师

我需要打官司

严选律师,权威专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利益

委托
律师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处理案件类型丰富,庭审经验分析
上万案件代理,胜诉率高

直接委托律师打官司

我需要详细咨询

专案咨询服务,资深律师方案定制

付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精准把控案件难点,寻求最优方法

直接付费咨询律师

我需要基础咨询

快速应答,高效服务,24小时在线

免费
咨询
为您快速匹配专业律师

专业认证律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法律问题优质解答,及时与客户反馈

等待免费咨询律师

委托人有欺诈情节的合同为无效

段建国律师2021.12.28343人阅读
导读:

由于三者均无发票,且购买烘干机之前张某也没告知李某烘干机的价格,李某因此对烘干机的价格产生怀疑。李某尽管将烘干机收下并投入生产,但没有付给张某购买烘干机的钱及其他费用。张某则以2005年6月21日协议书显失公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合同,判令李某归还购买烘干机的本息及费用8.76万元。同时,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公民来说,人们有权利期待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存在欺诈错误或胁迫而自由表示的同意,在符合法律所要求的形式时,应该是有效的。最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均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委托人有欺诈情节的合同为无效。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由于三者均无发票,且购买烘干机之前张某也没告知李某烘干机的价格,李某因此对烘干机的价格产生怀疑。李某尽管将烘干机收下并投入生产,但没有付给张某购买烘干机的钱及其他费用。张某则以2005年6月21日协议书显失公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合同,判令李某归还购买烘干机的本息及费用8.76万元。同时,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公民来说,人们有权利期待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存在欺诈错误或胁迫而自由表示的同意,在符合法律所要求的形式时,应该是有效的。最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均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关于委托人有欺诈情节的合同为无效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合同纠纷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导读:《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案情]

2005年2月,张某受李某委托为其购买烘干机。不久张某从湖北省钟祥市赵某处购买旧烘干机一台交予李某,并告知:烘干机的购买价格是4.4万元、差旅费2500元、运费3500元。由于三者均无发票,且购买烘干机之前张某也没告知李某烘干机的价格,李某因此对烘干机的价格产生怀疑。李某尽管将烘干机收下并投入生产,但没有付给张某购买烘干机的钱及其他费用。后经张某多次催要,李某答应在核实烘干机的价格后付清本息,并在2005年6月21日与张某签订了协议书,其主要内容为:李某负责对张某购买的烘干机进行价格核实,如果烘干机确实是4.4万元买的,李某在20日内付清货款、费用及利息;如果烘干机是4.4万元以下买的,则烘干机无偿归李某方所有,运费、差旅费由张某负担。

合同签订后,李某对烘干机的价格进行了核实,得知烘干机是3万元购买的(张实付2.86万元),遂以烘干机是4.4万元以下购买为由,拒绝还款。张某则以2005年6月21日协议书显失公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合同,判令李某归还购买烘干机的本息及费用8.76万元。

[分歧]

对如何处理本案有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双方6月21日订立的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是合法有效的,且不存在显失公平,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观点认为:原告垫付款项为被告购买烘干机,被告接受并投入使用。如果按协议,所有费用均由原告负担则显失公平,因此该协议应予撤销,被告应按原告的实际支出费用支付货款、运费及差旅费。

[评析]

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规定自然也是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尽管许多特殊合同也可能有一些特殊的生效要件,但从总体上说民法通则的这一规定基本上概括了一般合同的生效要件。依此规定我们来判断一下本案合同的效力。

首先,订约的双方都是精神正常,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行为性质和法律后果,能够正确独立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成年公民,因此,双方都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一要件。

其次,意思表示真实。为签订这一合同,双方都很慎重,并且是到凤城镇法律服务所签订的,没有人胁迫双方去订立合同。至于张某在明知烘干机是在3万元购买的情况下仍然签订该合同,是存在这样一种侥幸心理:或许被告无法查实该烘干机的价格,如果成功了我就能从中小捞一笔,如果不成功,我就以显失公平抗辩,至少还能捞回本钱。

对于这种在交易中违背诚实信用的做法,法律是不应支持的。如果一味的强调公平而不对合同中的欺诈作出惩罚的话,这就在事实上鼓励了当事人依靠不正当的方式取得利益和收入,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不利于交易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公民来说,人们有权利期待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法律允许修正人们所有的错误和不谨慎,那么,他就可能不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存在欺诈错误或胁迫而自由表示的同意,在符合法律所要求的形式时,应该是有效的。

最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均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被告在对价格存在疑问的情况下要求核实价格,并以“价格如果符实将在20日内付清本息”作为承诺,“价格不符(低于)则无偿占有烘干机,一切费用由张某负担”作为惩罚,这种做法在得到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既无恶意也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原告是一正常的公民,他自愿抛弃自己的债权的行为也同样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双方当事人2005年6月21日订立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

那么该案合同是否显失公平呢?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七十二条中对显失公平作了明确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显失公平主要适用于有偿合同,特别是双务合同即当事人在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失衡或造成利益的不平衡。对于无偿合同因为不存在对价问题,所以不存在双方利益的不平衡和显失公平。

同时,构成显失公平需要订立合同的一方在主观上具有利用优势或利用对方轻率、无经验等而与对方订立显失公平合同的故意。这种故意以获利方主观有过错(恶意)为前提,即获利方故意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或他方无经验等而订立了显失公平合同。如果获利方不了解对方情况,主观上并无恶意,或获利方在履行了忠告义务而给予对方理解机会后订立了显失公平的合同,则就排除显失公平合同制度的适用。

本案合同约定:如果烘干机是4.4万元以下买的,则烘干机无偿归李某所有,运费、差旅费由张某负担。从其内容来看,此合同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有偿合同。张某自愿有条件的抛弃自己的全部债权,待条件实现(经核实烘干机为3万元),该合同也就成了事实上的无偿合同,无偿合同自然不适用显失公平原则。

从构成显失公平的主观要件来看,被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张购买烘干机时没有告知其价格,拉回后又无发票),要求核实价格是符合常理的,并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不付给原告钱,如果被告不花一定的人力、物力去湖北核实价格,或者因卖方不配合而无法核实价格,那么它只能出高于烘干机实价1.4万元的价格买下烘干机,被告事实上就处于劣势一方。被告以订立合同的方式明确告知对方:要实事求是,否则烘干机将无偿归我所有,一切费用由你负担。因而也不能说被告未履行订约过程中所应尽的告知义务。同时,由于张某比谁都清楚自己购买的烘干机价格是3万元而不是4.4万元,因此也不存在张某没有经验或者轻率之说。从构成显失公平的主观要件来看,本案也不适用于显失公平。

综上所述,本案的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同时也不存在显失公平,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支持,第一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推荐阅读:合同法全文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至:
段建国律师

在线 问题仍未解决?1对1咨询为您解答

  • 在线律师
  • 已服务274816人
  • 5分钟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