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怎样的
导读:
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关于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怎样的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刑事辩护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
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
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促使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防止犯罪结果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1真诚悔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2出于对被害人的同情、怜悯不忍加害被害人
3害怕将来一旦破案要受到法律制裁。动机如何不影响自动中止的成立。
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