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款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导读: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2条、本规定第14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那么民间借款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2条、本规定第14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关于民间借款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债权债务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民间借贷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借贷方式,借款合同可以算得上是借贷凭证,也是双方借贷关系的证明。但合同是有分为无效和有效,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是有效,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要能对它的效力认识清楚。下面为大家讲解:民间借款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据了解,民间借贷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民间借贷合同都能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借款利率超过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四倍以上,视为高利贷,且不受法律保护,那么,也就是说,大家在民间签署借贷合同的时候,要看清借款利率,同时也要先了解当地银行的基准利率!
其次,民间借贷合同不能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众利益。在这里,没有明确的说明哪些合同条款是不对的,所以请借款人在签订合同是,最好到当地律师事务所咨询。
再次,一方以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使对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了借款合同。
民间借款合同的效力应该如何认定?
一、《合同法》第210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在性质上是实践性合同,只有在贷款人向借款人提供借款时合同才生效。未提供借款前,双方达成合意的,合同只是成立而未生效,借款人不得依据成立的合同强制贷款人提供借款,即无强制履行问题。
《民间借贷规定》第9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视为具备合同法第210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二、《民间借贷规定》第10条规定: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从该规定可知,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以外的借贷合同在性质上一般是诺成性合同,借贷合同成立时即生效。但当事人可以将借贷合同约定为实践性合同,或者约定为附生效条件或生效期限的合同。另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实践性合同的,也为实践性合同。
三、《民间借贷规定》实施以前,有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一直是将企业间借贷合同规定为无效,但实践中法院对其效力的认定却不太一致。2015年9月1日实施的《民间借贷规定》原则上肯定了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统一了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司法标准关于民间借贷合同法律效力的认定规则关于民间借贷合同法律效力的认定规则。
《民间借贷规定》第11条规定: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52条、本规定第14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民间借贷规定》第13条第1款规定: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52条、本规定第14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该款规定将借贷行为法律效果的刑法评价和民法评价分开,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法院应根据《合同法》第52条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和《民间借贷规定》第14条关于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规定进行审查,若存在无效情形的,应当认定无效;否则,应认定有效。
以上就是民间借款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法律知识介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