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金额的认定

导读:
但是对共同犯罪人予以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确定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大小而刑事责任大小取决于各共同犯罪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取决于其行为在侵害法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分工分类法不能充分的揭示各工作犯罪人在共同侵犯某种法益的活动中所其的作用难以很好地解决对共同犯罪人的量刑问题,对于从犯、胁从犯认为分赃金额代表了他们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将分赃金额确定为犯罪金额,对于从犯、胁从犯认为分赃金额代表了他们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将分赃金额确定为犯罪金额。
由此认为主犯的犯罪金额也就是其参与的全部共同犯罪的金额。对于从犯、胁从犯认为分赃金额代表了他们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将分赃金额确定为犯罪金额。比如共同诈骗案的任何一个犯罪人犯意所指向的均是被害人的一定数额的钱财且共同造成了被害人被骗的犯罪结果。分工分类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实际分工及其联系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对共同犯罪人的定性问题。关于共同犯罪金额的认定的法律问题,大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刑事辩护律师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一种做法是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第(四)款规定对于第(三)款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由此认为主犯的犯罪金额也就是其参与的全部共同犯罪的金额。对于从犯、胁从犯认为分赃金额代表了他们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将分赃金额确定为犯罪金额。
第二种做法是以犯罪人犯罪故意所指向的、并为其犯罪行为侵害的总额为标准。比如共同诈骗案的任何一个犯罪人犯意所指向的均是被害人的一定数额的钱财且共同造成了被害人被骗的犯罪结果。其立案标准应以被骗总额计算而不能以分赃所得计算。
推荐阅读
共同犯罪形式
构成共同犯罪的条件
相关知识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各国立法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可谓五花八门但从采用的分类标准上看却不外乎两种
1分工分类法即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或行为的形式进行分类。分为(1)正犯(2)教唆犯(3)帮助犯(4)组织犯
2作用分类法即按照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进行分类。分为(1)主犯(2)从犯(3)胁从犯
这两种分类方式应当说各有利弊。分工分类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实际分工及其联系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对共同犯罪人的定性问题。但是对共同犯罪人予以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确定各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大小而刑事责任大小取决于各共同犯罪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取决于其行为在侵害法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分工分类法不能充分的揭示各工作犯罪人在共同侵犯某种法益的活动中所其的作用难以很好地解决对共同犯罪人的量刑问题。因此从纯粹采用分工分类法的国外立法例来看对于教唆犯只能规定依正犯处罚无法体现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大小对刑罚轻重的影响。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共同犯罪的相关知识小编为您推荐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