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陷诽谤定什么罪,如何认定

导读:
诽谤罪该如何认定关于诽谤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三)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诽谤罪该如何认定
关于诽谤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诽谤罪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二)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三)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