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签保密协议是否有效
导读:
试用期签保密协议是否有效公司是可以跟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的对试用期的员工也是有约束力的试用期签保密协议有效但是协议的签订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保密协议注意事项1.遵循公平原则兼顾双方的利益。我国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这是劳动领域中订立保密协议的法律依据。此外保密主体在用人单位授权、司法调查或用于个人学习研究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商业秘密的均可不视为违约。约定脱密期的适用对象一般只限于掌握企业重要商业秘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试用期签保密协议是否有效
公司是可以跟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的对试用期的员工也是有约束力的试用期签保密协议有效但是协议的签订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保密协议注意事项
1.遵循公平原则兼顾双方的利益。我国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这是劳动领域中订立保密协议的法律依据。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密协议跟其他协议一样首先必须遵循公平、平等的原则才具有法律效力。
2.明确保密范围。不同的企业和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所持的商业秘密是不一样的在约定保密内容时务必把需要保密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期限等明确下来。此外当商业秘密具有企业无形资产和职工个人劳动成果双重性质时例如广告公司策划人员的创意工作、IT公司技术人员完成的编程、数据库等应当特别注意明确其性质属于个人著作权还是公司商业秘密?当事人是否要承担保密义务。
3.明确保密主体和保密义务期限。除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这两种涉密岗位以外一般员工包括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人员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承担保密责任掌握了商业秘密的员工的家属、朋友对保守商业秘密也应该履行同等义务。
虽然法律规定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义务不因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而免除但由于商业秘密存在过期、被公开或被淘汰的情况因此最好还是约定保密义务的起止时间。此外保密主体在用人单位授权、司法调查或用于个人学习研究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商业秘密的均可不视为违约。
4.采取竞业限制、脱密期保护等特殊方式操作时应当规范。竞业限制一般表现为要求在职职工不得到同类企业兼职、离职后未经同意不得到原企业竞争对手处任职、不得自行组建同类企业参与竞争、不得唆使原单位的其他员工接受外界聘用、不为企业竞争对手提供咨询、建议服务等。参照原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竞业限制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3年。用人单位还必须支付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一般不得少于该员工离开企业前最后一个年度从该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的2/3。
约定脱密期的适用对象一般只限于掌握企业重要商业秘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可采取调换岗位、变更劳动合同内容等措施对有关人员做脱密处理。但在时间问题上应当参照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等规定一般不得超过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6个月。
5.明确违约的情形及法律责任。违约金数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所知悉的公司商业秘密的许可使用价格职工违反竞业限制条款的违约金一般不超过补偿费的1至2倍。